河南省政协委员、十二届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宇华教育集团CEO李花
河南商报记者 高云 陈诗昂 李江瑞 宋晓珊 王乔琪/文 首席记者 杨东华/图
坐得多,动得少,学校里的“小胖孩儿”越来越多。
这个现象,引发了河南省政协委员、十二届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宇华教育集团CEO李花的关注。
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她递交提案,建议全省出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规定,把确保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运动时间作为硬性规定。
【校园现状】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糖尿病心脏病发病率上升
从事教育工作的李花发现,这些年,“小胖孩儿”随处可见。
她留意到一组数据,近年来,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和近视率比2002年大幅增加。浙江省2013年入学的17万名大一新生中,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仅为0.33%,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力量项目的合格率仅为50.23%。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近视率不断升高,糖尿病、心脏病、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形势严峻,必须警惕。”她说。
她认为,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协作的结果。锻炼身体,应该是从小打下基础,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到了初中才想起来搞突击性的“应试体育”。
为此,她建议全省出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及相关规定,将每天确保1小时校内体育运动时间作为硬性规定。
“在进行基本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开设体育兴趣课程,加大校园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和升级力度,确保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玩起来。”她说。
【教师声音】
早有相关规定 却没落实
从事基础教育20多年的郑东新区龙翔小学副校长程凯说,早在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就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他介绍,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体育课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如果开足了体育课,加上大课间等,学生们的校内运动时间是能保证每天1小时的。”他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校体育老师配备不足使得体育课开不满,国学、提前学英语等校本课程挤占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把规定执行到位是关键。
【家长忧虑】
学校运动场地无法保障
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家住郑州西区的王女士就开始为校内运动时间少而担忧了。
“学生多,场地小,做课间操都活动不开。”她说,体育课和别的年级冲突时,女儿所在班级还遇到过改成室内活动的情况。
自打前阵子的暴雪之后,学校体贴地推迟了早上上课时间。相应地,大课间的时间被压缩。
“低年级学生本来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就短,体育课开不足,大课间又缩短,运动的时间更难保证。”她说。
眼看儿子上小学后因运动少变成了胖孩子,家住郑州市郑汴路的施女士很发愁。
因为工作关系,之前她接触过很多小学。
“一些学校的老校区,运动场地紧张。”她以做课间操为例,有的学校操场小,活动不开,甚至有的学校有学生站在走廊上做课间操。
有的学校因体育老师少、场地受限,追打嬉戏成了孩子们的“课间运动”。
回到家后,家长是否可以给孩子补上“运动时间”?
王女士和施女士都表示工作日很难实现。“每天写完作业都九点多了,黑灯瞎火再带孩子去运动?”王女士说。而施女士认为,时间、精力、小区运动场地都难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