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一天要在室外工作十几个小时,只有吃饭时才能在屋子里待一会儿
史耀,36岁,今年是他到郑州火车站工作后迎来的第18个春运。
2000年复员分配到郑州火车站运转车间调车组,从制动员、连接员到调车长,史耀干遍了调车组所有岗位。
停靠在站台的是哪趟列车,什么时间停靠,挂多少节车厢……这些具体烦琐的活儿,全由调车组来做。春运期间,加开的临时客运列车多了,对于调车组长史耀来说,工作更忙了。
【工作】
危险时刻存在
糙汉子心细如丝
啥是调车?简单来说就是火车始发,把车编排好拉到站台;到终点的火车进站,把车推送至车库准备检修。
经常工作在列车底下,灰头土脸、一身工装、棉帽子、脏了的棉手套,手里一直拿着对讲机,言语不多,但眼神专注而机敏。这些是调车长史耀的“标签”。
当列车终到五里堡的客整所,史耀和班组成员需要做的是将终到的列车推入车库,等待检修。
推车入库需要调车机,史耀先领了一台调车机。
通过对讲机,史耀将来自运输指挥中心的指令传递给调车机司机。调车机不断向车厢靠近,史耀则站在调车机上密切地关注着站台,他得时刻注意站台白线以内是否有人。
终于,车钩准确对接。史耀跳下站台,钻到车底连接处将软管连接好,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这个工作危险性很大,不小心碰到头都是小事。铁轨之上危险时刻存在,可能这边在工作,那边就有列车呼啸而过。”
个头高大的史耀看起来像个“粗人”,但是工作起来却粗中有细,追求完美甚至有种“强迫症”。
这种“强迫症”的一个表现是,史耀要求自己在火车连挂时不能有任何碰撞声。
而这一点,也只有他能做到。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全凭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认真谨慎,只有对机车速度、车长、股道长、列车制动距离、刹车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连挂无声。”一位调车员说。
【辛苦】
一天在室外作业十几个小时
只有吃饭时能在屋里待会儿
由于春运期间调车任务多,人员分布又广,除了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外,史耀最担心的是班组成员的人身安全。
“要想确保绝对安全,决不能简化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工作中,史耀也时刻盯着每名组员的作业位置、工作进行情况,督促组员在作业中注意细节,不断提示、提醒。
在采访中,看到组员在进行甩挂作业,史耀就会提醒其注意风挡、连接板、大插、电线等物件是否摘开,确认摘开后才能发出启动信号。
春运前夕,史耀就提前组织班组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比如,对讲机失灵后的手信号作业,行人抢道、机动车抢道、前方信号机突然故障等的应急预演,“好让大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不乱、有序应对。”
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得保证工作效率。郑州火车站运转车间客整场调车组编挂的全都是客运列车,时间上要求特别严,不能出现列车晚点的情况。
春运中,史耀和组员们压力挺大。调车员们经常是解挂完一整列火车才能吃饭,下午两三点吃中午饭是常事,午饭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
除了吃饭时能在屋里待一会儿,一天十几个小时都要在室外作业。
【奉献】
每次上夜班
都会给大家带夜宵
每逢他们上夜班,史耀总会给大家送“能量”。
2月4日晚上9点多,郑州室外温度-10℃,史耀带着妻子刚刚煲好的参鸡汤来到班组。
这是史耀保持多年的一个习惯,每个夜班都要为班组成员带夜宵。
“一个夜班下来,一个班组要编挂30多列车,干60多钩活,大家体力消耗严重。”为了保证小伙儿们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史耀每次当班都会“包办”整个班组的夜宵,有炖好的各种肉汤、热气腾腾的烧饼,还有烤鸭、酱牛肉、烧鸡,变换花样为班组的小伙伴们改善生活,而这些加餐费用全都是史耀自掏腰包。
在平均年龄28岁的调车组里,老大哥史耀不仅是工作的领头人,更是小伙伴的“监护人”。
“大哥最爱操心,不光是工作上的事,我们家里的事儿他也管。”在23岁的小王眼里,史耀就是他的亲哥哥:工作忙没找女朋友,史耀就亲自给他张罗着相亲;小张和老婆吵架,史耀就来调解家庭纠纷。
【点赞】
不论放在哪儿
他都让人放心
除了负责列车出入库,还要负责编组,因此史耀所在的班组是工作最繁重的班组之一。而在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中,没听到史耀说过一个“累”字,更多的话是“习惯了”。
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河南商报记者在站台上已经冻透了,而史耀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春运时会更忙一些,一天得挂60多钩,没时间进屋休息。”
史耀说,虽然是四班倒,但一班时间最长达十八个小时,“比较难熬的是晚上,气温低,站台上更冷,还进不去屋。”
接班后第一钩活,史耀第一个出场;中午吃饭,又是他最后一个坐下来。
用郑州火车站历任运转车间领导的话说,“不论放在哪儿,史耀都让人放心。”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记者 陈诗昂 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