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王冠君板胡艺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挚友摄影
核心提示: “板胡大王”王冠君先生走了。昨日,大河报记者从河南豫剧院一团获悉,豫剧板胡大师王冠君因病于2月7日中午在郑州去世,享年99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11日上午在郑州市殡仪馆举行。
王冠君为豫剧大师常香玉伴奏了半个多世纪,也是河南唯一一位与豫剧五大名旦都合作过的著名琴师。2016年,王冠君被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王冠君7岁开始学习板胡,19岁起就与豫剧大师常香玉开始了长达66年的合作。他不仅参加过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义演,还于1953年随常香玉大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朝鲜板门店为志愿军慰问演出,被誉为名贯中州的板胡大王。
常香玉大师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大祭桩》《五世请缨》等代表作都是由王冠君主弦,经典唱段、经典音乐共同构成了豫剧史上的经典剧目。常香玉的艺术成就包含了王冠君的心血,王冠君的板胡艺术已经成为常派艺术的一部分。
上世纪60年代,王冠君集纳众家之长,创立了现代豫剧板胡演奏法,统一了当时的多种板胡演奏技法,为豫剧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王冠君先生为豫剧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豫剧的板胡、唱腔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板胡艺术上达到了顶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板胡大师。他很注重培养板胡新生力量,可谓桃李满天下,是备受敬重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对艺术精益求精
在豫剧界,王冠君与豫剧五大名旦都有过合作,并且他的伴奏都能伴得上,伴得好。
曾在河南省豫剧一团担任鼓师的尤树江说:“他的伴奏伴得上、伴得好说明技艺高,高就高在伴风格、伴情绪、伴人物,并非只是顺着谱子照本宣科。能做到这一点,源于老先生首先对演员本人,进而对剧情、人物的深刻理解,方能拿捏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浑然一体,补缺增色;琴弦上流淌出来的不仅是豫剧旋律,更有与这个演员相匹配的剧中的人物和情感。”
常香玉大弟子高玉秋用“鱼与水的关系”来形容王冠君的伴奏与常香玉的演唱,表示两人在艺术上的默契达到了天衣无缝和心照不宣的境界。“王老师对常派艺术的贡献功不可没。”高玉秋说,早期伴奏没有谱子,但王老师的伴奏和演员非常融洽,特别能衬托演员。常香玉大师注重创新,演出中唱腔细节上经常会有调整,王冠君老师伴奏时会看着主演,根据演员的情感表达调整,伴奏与唱腔非常融洽,很多伴奏堪称经典。高玉秋说,王冠君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每次开演前,他都会提前到舞台上,调试音响,确定乐队位置,给乐器定音,确保演出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教后生晚辈如何从艺、如何做人
在两年前举行的王冠君板胡艺术研讨会上,豫剧音乐家朱超伦说,板胡是豫剧的主奏乐器,常香玉和王冠君两位大师能够合作这么久,不仅仅是一个唱得好一个拉得好,他们的人品大家也有目共睹。常香玉大师的女儿常小玉说:“王老师和我母亲共事了一辈子,他就像我的家人、我的长辈,他的人品、艺德、为人处世给我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他的演奏手法技术娴熟,出神入化,不论音准节奏强弱,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在伴奏中为剧情服务,为演员服务,从不卖弄技巧、突出个人。”
高玉秋从小失去双亲,在剧团里王冠君常喊她“闺女”,“王老师像亲人一样给了我很多温暖”。而更让高玉秋受益的是王冠君在做人上对她的教导,有一件小事至今让她铭记于心。一次在外演出,团里有位老人因视力下降把前一晚的面汤当作清水去洗脸了,正当高玉秋和其他人开怀大笑时,王冠君拍了一下她说:“别笑话别人的薄弱环节,等你老了双眼可能还不如人家,别人眼睛不好你应该帮助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王冠君的人格魅力,和其共事多年的表演艺术家贾廷聚一言以蔽之:无欲无求。“他是团里最没‘事儿’的人,从未向团里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唯一关心的就是年轻人的上进、戏曲的传承。”贾廷聚说,当年演戏都要先让年轻人演一出小戏暖暖场子,按常规新人演的“垫场戏”是不能让老先生出马伴奏的,可王冠君却认为越是“孩子们”的戏,就越得要他亲自“伺候”:“万一孩子们在台上出点差池,我能给他们遮掩遮掩”。因而团里很多年轻人都把他当做宽厚的老父亲。一位戏剧专家说:“王冠君为戏曲界的后生晚辈们树起了一面镜子,让他们明白如何从艺,如何做人。”
记者 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