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长胡五岳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高云 王琦 陈诗昂 宋晓珊
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居民获得感、安全感、信心感全省最高……这些,都是许昌的“标签”。
河南商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许昌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五岳,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密码,谈百城提质中的许昌路径,聊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15分钟民生圈”。
【谈政商关系】
“把老乡当老外
把民资当外资”
河南商报记者:许昌是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许昌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背后有什么秘诀?
胡五岳:2017年,许昌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90%以上,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省第1位。
近年来,我们坚持“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我们还提出,“把老乡当老外,民资当外资”。“老乡”,指的是本土企业家。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企业守在“家门口”。如果一面去招商,把外来企业敬为上宾;另一方面,不把本土企业家当财富,“来了女婿忘了儿”,会让本土企业家寒心。
因此我们把本土企业家和外来企业家看得一样重,为他们营造同样优越的投资环境。
【谈民生】
“15分钟民生圈”
这样“圈”出幸福感
河南商报记者: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中,许昌市民获得感、安全感、信心感3项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这些年,许昌打造“15分钟民生圈”,是怎么“圈”出市民幸福感的?
胡五岳:许昌的“15分钟民生圈”包括几个方面:
15分钟健身圈,去年,许昌在整个城区布点,政府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400多个大众健身场所,向市民免费开放。它们不高大上,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15分钟医疗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也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医疗卫生场所和便民服务设施。
15分钟阅读圈,则是“书香许昌”建设的重头戏。去年,许昌建了12个24小时的智慧阅读空间。像自助图书馆,只要刷许昌身份证,就能从里面免费借书。
【谈百城提质】
不大拆大建
坚持城市双修 修旧如旧
河南商报记者:去年,省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会议在许昌召开。有着诸多金字招牌、高起点的许昌,在百城提质中,又将怎样提质升级?
胡五岳:今年,许昌抓住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的契机,加快“四改一增”工程。总投资7亿元,改造老庭院117个、老厂院20个、老市场8个、老街道34条,增加停车位3000多个,同时也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另外,许昌的百城提质工作还有个突破口,是城市双修。不走大拆大建的路子,修旧如旧。比如,去年我们对曹魏古城进行了修复,修旧如旧,返璞归真,置身其中有了穿越感。春节期间,那里年味十足、热闹非凡。
【谈一体化】
加强对接
全面加快郑许一体化步伐
河南商报记者:今年,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许一体化”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许昌又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
胡五岳:从中原经济区、到中原城市群、再到“1+4”郑州大都市区,郑许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逐步深化,为许昌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载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依托郑州、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推动郑许两地间人员、信息、资源的差异化流动,形成“1+1>2”的协同发展效应,着力打造在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经济增长极。
一方面,加强对接,以产业、交通、生态三项对接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与郑州的产业互补、交通相连、生态同建、功能重构、平台共享,全面加快郑许一体化步伐。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许昌,更好发挥“托举”作用,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