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接到催债电话、继而被冻结银行卡,不久,刘燕(化名)又接到自称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并收到“被公安部列为诈骗在逃人员”的截图,让她到局里一趟。近3个月来,年近50岁的刘燕,面对这些困扰不知该如何是好。她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这一切的根源,仅仅是两年前她参加的一次应聘。
【事件】应聘变培训,她负债近2万
在郑州以做短工维持生活的刘燕,2015年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时,看到河南人工石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人工石”)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招聘。
对方告知,公司对其培训2~3个月的电商知识,并推荐工作,保证工资4000元/月。
刘燕决定一试,并于10月份在位于农业路的国际企业中心楼上进行培训。
刘燕称,她和其他学员被学校通过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的贷款软件贷出了17500元,需要每月还款1128元,18个月还清。其出示的一份“就业培训协议”显示,前4期由人工石偿还,刘燕承担后14期的费用,合计15800元。双方协议工作后薪资为4000元/月。
但刘燕称,培训结束后,她到学校推荐的公司应聘,均被拒之门外。找不到工作,每月千元的贷款又需要偿还,她向学校反馈,当时学校一名老师告知她,基于她的情况,后面的钱就不需要她偿还了,学校会为她处理。
【困扰】催债电话不断,成了“诈骗”人员
可2018年年初,刘燕开始不断接到催债的电话及短信。
“现在晚上睡不着觉,不知道咋办。”刘燕称,她曾接到短信说,自己已被起诉,因未出庭,将被冻结银行卡,“我从未接到过法院的传唤,后期到银行查询才知道,银行卡被挂失了。”
刘燕向河南商报记者出示的短信记录显示,3月底,她还曾接到公安部网站的网页截图,显示她已被列为“2018年涉嫌贷款诈骗挂网在逃人员”。
刘燕称,还有自称郑州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让她到“二七路110号”说明情况。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回拨了打给刘燕并自称公安人员的电话,但对方电话一直是关机状态。而通过公安部官网,也并不能查到刘燕被列入贷款诈骗人员的信息。
河南商报记者陪同刘燕到其培训的地址以及人工石工商注册地址查看,发现该公司早已不在。
河南商报记者尝试拨通人工石注册时所留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起诉】10余名学员起诉该公司,胜诉后公司拒执行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2016年~2017年期间,有10余名与刘燕遭遇同样情况的培训者起诉人工石。
记者联系到一位学员的代理律师得知,他共代理了七八位该公司培训学生的案件,也是贷款17500元,前4期由学校承担,后14期学生自行偿还。一审判决人工石退还5期的培训费(每期1128元)。
一位起诉该公司的郑姓学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一审胜诉后,直到目前,该公司也未按照法院的判决执行。
17日,河南商报记者通过查询发现,河南人工石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已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郑州市金水区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称,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为应聘者提供岗前培训,培训费用应当由用人企业承担,而不是由劳动者承担,若在应聘过程中有企业让应聘者先缴纳服装费、买保险等,都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