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98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王合领背着行囊来到信阳地震台,成了一名地震观测员。今年,已经是他在地震系统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5月5日,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即将来临之际,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河南省地震局局长王合领。
大河报:很多老百姓认为地震局就是做地震预报的,那么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有什么不同?
王合领:气象预报更注重短期、近期的气象灾害预报,地震预报除了关注近期地震还要关注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地震。
气象越临近相对越好预报,而地震越临近反而越难预报。短期的地震预报是困难的,但长期的地震趋势预报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比如哪里有地震构造,地震构造的危险性、活动性等,这个基本上能探测出来,并做出科学的评估。
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地震短临预报,不仅是公众的期望,也是地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这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地震工作者来攻克这个难关。
大河报:社会公众对待震情的认识可能有误区,认为多年不地震,就不会发生地震。能否介绍一下河南地震的特点?
王合领:防震减灾与其他灾害不同,必须立足长远,宁可千年百年无大震,不可一日不防失职责。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河南全省全部国土均处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其中7度以上高烈度区涉及18个省辖市,总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2%,在中、东部20省中排名第六。8度区涉及6个省辖市,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
河南周边多次发生7级以上强震,给河南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本省地震。造成河南死亡人数最多和烈度最高的地震均来自邻省。
另外,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地震成灾风险较大。我省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小震大灾时有发生。如2000年内乡县4.2级地震就造成1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80余万元。
而且,由于多年未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政府、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强、重视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地震灾害风险。
大河报:目前,我省在事先预防和事后救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短板?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王合领:目前,我省正在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设499个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对全省各市县实现“全覆盖”,可以实现震后5秒~10秒发出预警,2分~5分钟给出烈度速报结果。主要目的是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各级政府应急决策,高效有序地安排抗震救灾力量和救灾物资,提高全省地震应急反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