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早上7点半,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的非机动车辆络绎不绝。记者在路口看到,路口南侧与路口北侧停止线前的地面上,分别多了一个由白色虚线围起来的数十平方米大的区域。
这是一周前郑州交警支队为解决郑州个别路口高峰期非机动车排队较长、通行不畅的问题,在东风路与文化路路口南北两个方向,试点设置的“非机动车等待区”。
此前的7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刊发《路窄车多还挤占非机动车路权待保 郑州市民建议:非机动车道要扩宽路口加设“等候区”》一文,引起关注。该文报道了交通整治之下非机动车主大部分已能自觉走非机动车道,但由于部分非机动车道太窄或被占,各大路口非机动车道等红灯时压车情况越来越严重。
该报道受到郑州交警部门的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对郑州部分非机动车道进行调研。经过调研后,在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试点设置了“非机动车等待区”,改善非机动车的通行状况。
7月30日早高峰期间,记者对此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探访。 当天早上7点半,路口由北向南方向、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辆流量比较大。
将近8点时,进入高峰期,路口四个方向的非机动车辆都多了起来。由北向南方向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内停满了车辆。在里面等待的不少电动车主向记者表示,通行时间比以前更短了,方便多了。
郑州交警支队科研所民警郭睿介绍,过去由北向南的非机动车通行时至少需要等待两个信号灯周期,现在一个周期内基本都能通过路口。
记者现场看到,路口确实未出现严重堵塞的情况,绿灯一亮,等待通行的非机动车基本都能通过路口。
据民警介绍,东风路文化路口具体实施措施为:1、在路口文化路南、北方向结合左弯待转区、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等待区标线,施划了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文字提示标志。利用东、西放行左转时段或空档期进入等待区,南、北直行时段优先通过路口。非高峰期车辆仍在原有非机动车道停车线内等候。
2、将现有东风路东、西方向1右、1直、2左车道,整体中央隔离护栏进行偏移,护栏端头设置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指示标志,将现有靠近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道调整为非机动车道,东进口机动车道布局不发生改变,西进口调整为“1右、1直右、1直、1左”左转车道进行阶梯性后退,施划路口左弯待转区和机动车靠右侧通行标志。
3、结合车道变化和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同步优化了路口高峰时段信号配时。
交警支队科研所郭睿民警说,东风路文化路口“非机动车等待区”是根据该路口的实际特点设置的,东风路与文化路因其有路口过街天桥地面层无需施划人行横道,文化路方向直行与右转车道混合的特征,给该路口非机动车等待区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非机动车等待区适用于非机动车高峰时段排队较长、通行量较大、排队非机动车一个信号周期无法完全通过的路口。非高峰期,并不适用非机动车等待区,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后交警支队在该路口安排两名协管人员进行管理,一方面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提高路口非机动车通行效率的效果。
据了解,下一步,支队将总结东风路文化路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的经验,结合市区部分路口的实际情况和通行条件,推广新的管理手段,挖掘道路通行潜力,提高市区道路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