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岩
新郑市凤台寺塔修缮完工精彩亮相一事(详见本报8月2日AI·15版)见报后,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很多读者对郑州乃至河南境内留存的古塔显示出了浓厚兴趣,希望大河报继续关注省内古塔,介绍相关近况。为此,大河报特推出“寻塔记”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今天,让我们先关注中牟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寿圣寺双塔,以及邓州出土文物曾经震惊佛教界的福胜寺塔。
寿圣寺双塔
身份信息:寿圣寺双塔位于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东约1公里处,为宋代建筑,距今约有800余年的历史。分东塔和西塔,间距十几米,其中东塔4层高18米,西塔7层高30米,塔身呈等边六角形,全部是灰色砖垒砌,每层都有券门、真窗和盲窗,每层塔身上都有佛像浮雕。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半拉子”工程悬疑千年
8月10日上午,中牟县文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蔡纪中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介绍,塔后原有寿圣寺,坐北朝南,毁于上世纪50年代。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
“双塔融合了佛、道两教文化,一个代表道教文化,一个代表佛教文化,双塔周围原来有座皇封赦建寺院,双层寨墙保护。”蔡纪中说。
“寿圣寺塔的形状是均为六角形,根据传说,是仿照尉迟敬德的双鞭来建的。现实中的这两座塔,也确实比较相像。”蔡纪中讲,现存两塔无顶,属于“半拉子工程”,一下雨,大雨就顺着塔顶流到下边,侵蚀地基,但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双塔依然傲然挺立。
“这种‘半拉子工程’,应该是由于战火袭扰造成的。虽然确切建造年份不详,但省内、国内专家都已经鉴定过了,双塔是北宋晚期建筑。当时,金兵入侵,战事频繁,很可能在建造双塔时遭遇金兵入侵,形势危急,工人都逃难了。”他说。
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古塔最多的国家,但因为建筑时地基有深有浅,材料质地不同,承载力也不同,以及地下土质和地下水流动等原因,几乎所有古塔都或多或少倾斜,有的塔身倾斜达一米多。
“寿圣寺双塔也不例外,东边的低塔直立,而西侧的高塔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蔡纪中说,这种倾斜,有可能与其所建的位置正好在亿万年来的黄河冲积扇上、地下是沙土地有关,但因为倾斜不大,也可能是古人有意为之,专门为了抵御高岗上的强劲东北风。
寿圣寺双塔的传说入选非遗
当地村民冉刚敏说,因为有双塔的存在,中牟县黄店镇当地每年的正月十六,自发形成了双塔岗古庙会,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作为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圣寺双塔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冉刚敏说,双塔建筑精美,但关于双塔的历史记载很少,当地关于寿圣寺双塔和寿圣寺的传说倒很多,很多传说都提到,双塔和李世民、赵匡胤、李自成都有关。目前,他已将有关寿圣寺双塔的相关传说结集成书出版。
据他讲述,唐太宗李世民赦建寿圣寺,派他的得力大臣尉迟恭监工。“时年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这在寿圣寺三门里九通石碑第一通碑中有记载。”冉刚敏说,历朝历代,寿圣寺双塔多有维修、重建,而且寿圣寺历史上曾香火鼎盛,寺院庞大,游人如织。
2004年,当地重修寿圣寺,大雄宝殿等建筑物拔地而起。而在1995年和2012年,文物部门两次对双塔进行修葺,并加建了塔顶,使得塔身漏雨问题得到解决,双塔得以焕发生机。
福胜寺塔
身份信息:福胜寺塔又称梵塔,位于邓州市城区,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现存7层,高36.7米,为八角椎形、仿楼阁式、密檐浮雕的砖塔。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塔基地宫。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组成发掘队,于1988年进行了发掘,出土了金棺、银椁、佛骨舍利、舍利瓶及玻璃葫芦等一批文物。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
文化学者、邓州市博物馆馆长王春玲说,据记载,福胜寺塔初建时为13层,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焚。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庄严古朴,有明显的宋塔特色。
“因为塔身高大,当地很早就有‘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的顺口溜。”据王春玲讲,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饰有各种蔓草花纹。
南北壁中间设半圆形拱券门,门的周围刻各种蔓草花纹等优美图案。由南面第二层塔门可进入塔心室,室内设梯道,沿顺时针方向盘旋拾阶而上。第二、三层均需先绕塔外檐平座,然后进入向上层登临的梯道而至塔室。四层以上的内室为筒状,不再设梯道。
《邓州志》卷九记载:“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天圣间创建,元至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修。”
“过去很长时间,群众一直称其为隋塔,甚至1951年修葺时,曾刻石作记也称为隋塔,认为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其实是不准确的。”王春玲说,之所以认为是隋塔,是将原由邓县运往开封的隋仁寿二年邓州兴国寺舍利塔铭误认为福胜寺塔铭的缘故。后根据地宫内发现的《地宫记》记载,此塔始建于宋天圣十年。
地宫出土文物轰动文化界
福胜寺塔地宫是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的,位于塔心室之下,距地表深4.6米,坐南向北,由宫道、大门、甬道、宫室四部分组成。
王春玲说,当时地宫内发掘出的金棺银椁、顶骨、佛牙、玻璃宝瓶、鎏金双龙银壶等稀世珍宝,作为考古出土的重要佛教界文物,轰动文化界。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宋代手工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古代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我国佛教文物的重要发现。
由于周围低洼潮湿,塔基受到侵蚀,而且顶部坍塌,1988年省政府再次拨款,省文物局责成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此塔进行了全面修葺。
本版图片分别由中牟县文物管理所、邓州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