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机在郑州投用(翻拍自1992年7月31日《河南日报》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紫荆山路,郑州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从紫荆山百货大楼到城南路路段约有2公里,道路两旁银行林立,ATM机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一切正在发生改变。
紫荆山路东里路一角,一家银行的ATM取款区已经闲置了很久,伸手一摸满是灰尘。
50多岁的郑州市民康先生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ATM机在不少郑州人看来是个神奇的盒子,拿张银行卡,输个密码,就能取钱。
郑州市内大规模铺开ATM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ATM机出现爆发性增长与当时发卡量激增有关,人们对于用卡在机器上取钱这一事物感到十分新奇,一如移动支付刚刚推广时人们对于扫码支付抱有好感一样。
曾经 建行ATM机投用,《河南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1992年7月31日,《河南日报》头版对建行ATM机投用进行了报道,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ATM机在郑州投用。
而如今“出门只带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货币已经不再只是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现金的样子,而是越来越多地变成无形的数字。
“现在大家吃饭、购物、坐公交车都可以扫码,甚至路边买个包子都可以手机支付,用到现金的场合很少。”支付宝发布2017河南移动支付数据显示,河南人九成埋单只掏手机“不掏钱”。
技术也终将改变人类的生活,而唯一不变的,则是变化本身。ATM机,曾经靠着方便快捷、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点,被大家依赖,如今,已被微信、支付宝“拍在了沙滩上”。
人们平时用到现金的地方少了,专门用来取、存款的ATM机自然就变得不再那么被需要。
国内最大的ATM厂商广电运通2017年年报显示,其ATM设备营收同比减少近30%,主要是市场需求缩减及价格下滑所致。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ATM机数量为96.06万台,较上年末增长仅3.64万台。而在2016年,银行ATM机增量为5.75万台,2015年增量则为25.18万台。
ATM机被新技术逼到“墙角”,还能否翻身?
发展 “黑科技”为ATM机注入新活力
ATM机想要“翻身”,关键还要把准脉络。
比如在大额存取款时,人们还是觉得跟银行打交道才靠谱,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想取钱的时候,却发现忘带卡了怎么办?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银行总行营业部获悉,该行于2016年7月,推出了可以在特定ATM机上操作的“指静脉存取款”,该技术利用近红外线穿透手指所呈的静脉纹路影像来鉴别身份,比指纹存取款技术更安全稳定,不容易被复制盗取。
除了“静脉”取钱,在ATM机上“刷脸”也能完成取钱。中国农业银行就在多地推出了这一业务,点击ATM机“刷脸取款”,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然后输入手机号或者身份证,输入金额和密码就可以完成取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