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王健要进入人生的“第二次青春”
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俊伟
五年前,河南家装行业“带头大哥”级人物王健,辞去他在超凡装饰的董事长职务,挥一挥衣袖,移居国外。那一年,他虽恰到花甲之年,可在同行眼里,王健身体健朗,依然“大哥范儿十足”,很多人不相信他真会就此别过。
然而这一别就是五年。对王健来说,这是闲适、恬淡、自由的五年。问起他在国外的日常状态,他笑答:“没啥事,天天和那些跑到院里来的小浣熊‘斗智斗勇’。”
从创业成功到功成身退,王健将这一切归功于1979年深秋的那一瞥。
【人物名片】
王健 65岁 河南超凡装饰创始人
一句话评价:
一个赶着改革鼓点下海的创业者,一个踩着人生节点放下的企业家。
【个人感悟】
我就是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每一步都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也都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国家创造的这种环境,是能够成就有志之士的。
我觉得我和我的偶像邓亚萍的个性一样,要执着,要超越自己,超越平凡,变不可能为可能。当时市场上没有正规的家装公司,家装很复杂,千户千样,可是越复杂,越没人做,我就越要做,那意味着里头有着“半垄断”一样的利润。
人生转折
差点错过大学新生报到,多亏39年前的那一瞥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那一代人,有人说,他们赶上的都是苦难:一出生就赶上了饥荒;青春时赶上“上山下乡”;到了正奋斗的时候,又赶上改制下岗……
但也有人说,什么样的好事也都让这一代人赶上了:赶上了国家恢复高考;赶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工作;赶上了单位分房……赶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
1954年出生的王健,就属于后一类,他说:“我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在王健的回忆里,他把自己走过的岁月总结为“人生三步曲”:高考出农门、从物资厅下海、走出国门。
从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开始,王健接连参加了三年高考。他说,1979年最终考上大学,是最核心的一步,改变了他的一生。然而,这核心的一步,当年差点出现意外。
考试过后的等待,看上去那么漫长,于是王健就跑到周口鹿邑县城的同学那里,打印了一些科学知识单页售卖,几天时间,竟赚了100多块钱,俩人边走边卖,一路到了商丘。
眼看秋意越来越浓,睡在只铺了一地麦秸、算不上旅店的旅店里,已经感到越来越凉,王健担心,可别错过了报到时间啊。清晨,王健揉揉睡眼,身上还挂着麦秸,来到大路上,偶然一瞥,瞅见正在行驶的货车车厢里,装着一辆眼熟的自行车,定睛一看,父亲也在车厢里坐着。父亲说,已经到商丘找过他们一次,没找到,这次专门带上自行车,到商丘怎么着也要把他找回去,再不回去真要错过新生报到了。
至今,他仍然记着这一幕。在他看来,这个看上去与他下海创业似乎毫不相干的一年,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一年。
迎潮而上
他想用邓亚萍的名字命名家装企业,邓亚萍答应了
在王健先生向我讲述这段往事之前,我对他并不熟悉。到河南超凡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网站上看了看,有一张他和乒坛传奇人物邓亚萍的合影。一开始,我猜测,他和很多民营企业创始人一样,也喜欢和名人合影,有些人还喜欢在办公室挂几幅名人字画。
但在2011年,河南超凡装饰16岁生日时,他曾公开发布“致河南人民的一封信”,里面讲述了这张合影背后与众不同的故事。
创业时,王健并不认识邓亚萍,费尽周折见到偶像后,他对邓亚萍说:“我想用您的名字命名个品牌家装企业,我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您的荣誉,将企业做成像您名字一样响亮的品牌企业!”而邓亚萍竟然答应了。
1995年,王健注册了“河南邓亚萍家庭装饰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就是河南超凡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那也是国内第一家以“家装”命名的公司。这事儿,即便放在当下,也让人觉得挺疯狂。
据王健回忆,当时他想去找邓亚萍,亲戚朋友都说他:想想就行了,没那可能。可他觉得,邓亚萍一开始因为个子低,省队都不接纳她,可她靠个人拼搏,成了世界冠军。“我觉得我们的个性一样,要执着,要超越自己,超越平凡,变不可能为可能。花三年参加高考是这样,找邓亚萍注册公司是这样,选家装行业也是这样。”
“当时家装市场没有正规公司,挺复杂,千户千样,可越复杂,越没人做,我就越要做,那意味着里头有着‘半垄断’一样的利润。”王健说。
急流勇退
不让子女接班,一元钱就退掉了全部股份转给接班人
他在上述的“一封信”中还做了这样的表态:“接下来在超凡装饰,我只做两件事:一是培养员工……以后超凡事业的接班人就在他们中间产生,而不是我的儿女亲戚继承……”
7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看,他真的做到了:几年前,他一元钱就退掉了全部股份,转给接班人,放下了自己的创始企业。
再看看国内多数民营企业,这几年正经历“富二代”“创二代”的接班潮。王健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稀缺的存在。
“不让子女接班,是我下海之前就定下的,并不是因为创业过程中受过这方面的伤害(才这样做)。不要想着你创立了企业,企业就离不开你。你退休,你放下,才是给年轻人最大的锻炼。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认为他们能,他们就真的能(成)。”王健这样解读自己的决定。“我尊重那些七八十岁还在打拼的创业者,但我不提倡,我希望大家都轻松些。我现在的兴趣,都在我的无人驾驶车上,在我的无人驾驶游艇上,我和林子里跑出来的浣熊斗智斗勇。”
二次青春
站在国土之外看中国,他可能已经有了新的视角
那天,我们本希望可以到他创办的公司采访他,可他执意让人找了一间茶馆。一别五年才回国,可回国的这4个多月时间里,这位创始人竟还没回过一次公司。
即将在几天后再次动身回到国外的王健说:“不想打搅他们,我的创业经历,已经画上了句号。”
可这样一位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下海”的上一代民营企业家,又怎么会丢掉那骨子里的“创业精神”?
不会,否则,就太可惜了。
王健说,他要把国外的科技和资源引入郑州,也会推动他创立的超凡品牌,走向世界。
用他自己的话说,接下来,他要进入人生的“第二次青春”,养好身体,围绕“一带一路”做点文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站在国土之外看中国,他可能已经有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