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第一人!河南青年教师获“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
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举行的美国考古学会2019年年会上,一位斯文儒雅、戴着眼镜的中国人成了全场目光的追逐焦点,他就是今年 “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 唯一获奖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师赵昊。这也是美国考古学会自193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美国考古学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行业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每年年会都会聚集各国各领域的考古学家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考古学领域的杰出学者进行表彰颁奖。
4月14日,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在美国领奖的赵昊。提及此次获奖心情时,他说:“实际上收到获奖消息是在一个月前,看到他们邮件通知时挺惊喜的,那天中午奖励了自己一瓶可乐。其实获奖本身是对自己过去研究的一个总结,我更明白今后的研究还需要有更多的完善和扩展。”赵昊介绍,此次获奖论文是他在斯坦福大学留学期间所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西周时期的大规模动物手工业经济活动,通过研究周原云塘作坊遗址所出土的各类动物骨骼遗存,对中国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供给系统进行考察。
赵昊解释说,动物手工业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城市内部对于动物资源的综合供给和利用,如肉食生产和消费,利用屠宰行业废弃的骨骼进行大规模骨器生产、皮革生产等。“古代城市居民对于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受制于技术、社会组织方式、国家政治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从消费层面考察骨器制品在当时社会中与阶层地位、审美取向、性别认同等方面的交错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可以从动物资源利用这一个非常小的方面探索古代城市的运行方式的原因。”
专家认为,赵昊此次获奖对提升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论文在方法和视角上的创新性,也表明中国考古学研究朝着更为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开始被世界学术界所关注。
据了解, 2017年,赵昊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同年作为首批“拔尖博士”引进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