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日均“待客”超10万人次 你以为樱桃沟只是在卖樱桃?
从樱桃采摘到乡村旅游,如今郑州樱桃沟不仅民宿、餐饮很红火,还发展出艺术范儿的“文创村”
河南商报记者 郝楠楠
每到5月份,郑州樱桃沟的红利期就来了。
这里有种植樱桃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末,樱桃沟开始着力发展樱桃产业,至今,核心区域樱桃种植面积将近4000亩,外围景区樱桃种植面积约7000亩。就算这样,这里的樱桃也“供不应求”。
因为有了樱桃,这里开始有了乡村旅游产业。去年,樱桃沟一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6665.54万元。
现象
体验采摘乐趣
成了市民乡村旅游的新选择
最近几年,近郊游以行程方便、用时短等特点,成了市民周末、假期旅游的新选择,于是,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
5月4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五一”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综述》,其中提到,乡村旅游开始发力, 自驾游渐成主流。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选择到乡村进行采摘活动;大批游客驾车涌入乡村民间、城市近郊,追忆传统记忆,体验田园生活。
其中,郑州樱桃沟、洛阳倒盏村,新县西河古村落、丁李湾古村落等处的游客爆满。
体验采摘乐趣,越来越成为市民乡村旅游的新选择。对距郑州主城区15公里的樱桃沟景区来说,以樱桃采摘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河南商报记者从樱桃沟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处了解到,五一小长假期间来“沟”游客已达41.6万人次,旅游收入1664万元。
“小小的樱桃,带动了整个樱桃沟村的发展。”樱桃沟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岭说。
历史 樱桃从村民补贴家用的作物,变成了这里的大产业
樱桃沟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距主城区15公里,拥有4A级樱桃沟景区、钓鱼沟景区等景区,是全省唯一政府开办的免费全开放无任何隔离的4A级乡村旅游景区。景区范围包括樱桃沟村及其下辖的5个自然村。
其实,2003年以前,樱桃沟村并不叫现在的名字。
“以前叫石匠庄村,但种樱桃的传统一直都有。”张金岭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沟里不能种庄稼的地方,村民就会栽上樱桃树,靠着卖樱桃补贴家用。
张金岭说,樱桃沟村志记载,1994年,一个叫周朝旺的村民,引进了“大樱桃(车厘子)”树,在培育5年之后,结了果实。
“本地樱桃熟得快,果实保存时间短。但大樱桃的成熟期刚好在小樱桃之后,延长了收获周期,丰富了品种。”种植了15年樱桃的村民李书欣说。
1999年,村委会确立了重点发展樱桃产业的方向,并举办了第一届樱桃文化节。第一届樱桃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村民看到了种植樱桃的前景,开始大面积种植。
张金岭回忆,1999年叫侯寨乡第一届樱桃文化节,2003年前后改称二七区樱桃文化节,2007年又改称郑州市樱桃文化节,“名字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樱桃沟景区影响力的变化。”
发展 依靠樱桃带动,去年樱桃沟旅游综合收入达6665.54万元
目前,樱桃沟核心区域樱桃种植面积将近4000亩,外围景区樱桃种植面积约7000亩,年产樱桃近200万公斤。
随着樱桃沟景区声名远播,村民几乎不用再开发销售渠道。
“面积小的,只能供得上游客采摘以及在景区销售。像我们这种有二三十亩种植面积的农户,打个电话,商贩就主动上门来收了。”李书欣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樱桃沟村所辖的曹庙村第五村民组,是樱桃种植户里的优秀代表。据张金岭介绍,在2个月的樱桃采摘季,该村村民收入大多在3万元以上。
在确定发展樱桃产业之后,相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樱桃沟村的扶持力度,除支持村里进行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路、改造房屋、做民宿、开餐厅等之外,还对樱桃沟村进行技术扶持,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免费授课、指导等。
数据显示,去年樱桃沟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为171.2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665.54万元。
思考 从樱桃采摘延伸到乡村旅游,未来发展仍有不小空间
樱桃沟是如何火起来的?跟樱桃有关,但不是只因为樱桃。
张金岭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樱桃的成熟季基本只有2个月,打药、施肥也有固定的节点,对多数村民来说,樱桃季以外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也是景区发展的需要。目前樱桃沟景区的樱桃种植范围,几乎没有可以再开发的可能性,但游客一年比一年多。
“靠着樱桃的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樱桃产业是重心,保证品种品质的更新提升;继续发展餐饮产业;同时实现文化创意和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张金岭总结。
目前,樱桃沟“文创村”已经实现各门类艺术团队50余个常态化进驻,省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入驻等,涉及根雕、木雕、绞胎瓷、铁艺、油画等众多领域,不仅吸引了许多热爱艺术的游客慕名而来,陶瓷、雕刻等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劳动力,也带动了一批当地村民就业。
在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借环境优势,村民的闲置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同时,建业足球小镇开业,实现了与樱桃沟景区连线成片,其中的餐饮、民俗民艺、特色民宿等,与景区结合,将实现1+1>2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