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横空出世的万众追捧,到不断倒掉、问题频出,短短几年,共享单车行业证明了一条“公理”:在这个行业,没有先发优势,只有后发制人。
第一家进入郑州的共享单车ofo,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两个多月时间,市场份额减半,回收破损车辆已经成为ofo员工在郑州的工作重点。
但是,ofo依然想“翻盘”。他们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会退出郑州市场。但如何自救,ofo没有给出答案。
两个多月时间
ofo在郑州车辆数遭遇“腰斩”
作为第一家进入郑州的共享单车企业,ofo最近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今年全市共享单车一季度考核成绩出炉,小黄车位列末位。根据《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小黄车受到削减5000辆市场份额的处罚。截至4月底,第三方公司已完成5000辆小黄车二维身份编码解绑工作,所有削减份额已全部运离郑州市场。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尽管ofo削减市场份额只有5000辆,但路边的ofo小黄车减少的实际数量远超过这个数字。原本积压在路边的布满灰尘的ofo车辆,悄悄地不见了。
而郑州市城管局的数字也显示,5000辆并非ofo这段时间减少的量。
2018年10月,综合四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市场参与度、用户满意度等数据,郑州市在给各单车企业分配市场份额时,ofo为9.8万辆,虽排名第三,但与前面的哈啰(11.5万辆)和摩拜(10.3万辆)相差不多。
但到了2019年1月初,郑州市城管局在公布各共享单车企业备案情况时介绍,ofo备案约4.5万辆。
也就是说,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ofo单车在郑州的市场份额少了近一半。
ofo回应:
不会退出郑州市场
与车辆急速减少相匹配的是,ofo人员在郑州的业务。
当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还在考虑车辆运营,怎样获得更高的排名,ofo一人士透露,目前,其在郑州的工作中心,主要就是对破损车辆的清理。
他们并不避讳这个问题。郑州各区城管执法部门信息显示,ofo单车一直存在着破损严重等问题,是清理的主要对象,甚至部分办事处也在清理。
而且,清理破损车辆并非只是在郑州。
在成都5月份也有ofo大量清理车辆的报道,当地媒体在报道中提到:“其中有部分车辆成色还比较新。”这些车辆以15元一辆的价格被送到废品回收站。
一系列的清理之后,知情人士透露,ofo单车在郑州目前可以使用的车辆,恐怕已远低于4万辆。
尽管如此,ofo总部的人士回应河南商报记者,ofo不会退出郑州市场。至于怎样自救,他表示现阶段不方便披露太多。
当年有多少掌声
现在就有多少吐槽
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摩拜和ofo率先引燃共享单车市场。作为第一个进入郑州市场的共享单车,ofo当年可谓赢得了比同行都多的掌声。
共享单车的星星之火很快烧遍全国。
当时,市场上有一个段子:“共享单车最大的困境,不是模式、不是资金、不是团队、不是规模,而是没有颜色可选了。”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2017年的6月,悟空单车就打响共享单车倒闭第一枪,随后在郑州市场也有运营的酷骑单车也遭遇了“退押金难”,时至今日,郑州路面上的酷骑单车已经难觅踪影,但仍有押金未退还用户。
押金问题、高损坏率、占用城市道路资源,一时间曾经欢迎进入郑州的共享单车,成为主管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
跳槽的,活跃在新的互联网公司
坚守的,依然相信ofo
与其他行业有“先发优势”不同,共享单车行业是典型的“后发制人”。入局较早的ofo、摩拜最终并没有在郑州市场上有机会形成“双寡头”,反而被后来进入的哈啰单车、青桔单车所替代。
与此伴随的是,很多人开始从共享单车行业流出。
ofo与郑州媒体建立的沟通群,安静到数月没有一个信息。而ofo在郑州的运营中心,也一而再地搬家,从写字楼到了居民楼。
“去年今天在郑州,今年今日在武汉。”一位曾经在ofo郑州工作过的离职员工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他现在已经成为另外一家创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ofo对他来说,“恍如一梦”。
他并非个例,仅ofo郑州公司的城市经理、运营、公关等人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差不多换了一遍,他们很多并没有等到“裁员”就主动离职。跳槽的他们由于ofo的工作经历,很多依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偶尔在朋友圈里相逢,依然会相互点赞评论。
但ofo退还押金事件仍未平息,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前面还有超过1400万人正在排队等待退还押金。
不过依然有人在ofo坚守,他们包括郑州ofo运营人员,总部公共关系方面也有人重新对接。他们留下只是相信ofo能有一天会“翻盘”。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