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却是关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世界环境日前后,河南商报连续报道了郑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引起了多方关注。不过对于“朦胧期”的郑州垃圾分类,有些市民还存在很多疑问。
河南商报记者整理了10条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采访了垃圾分类行业主管部门、环保人士、垃圾分类企业负责人,他们对问题进行了解答。
通过这些解答,你将对郑州的垃圾分类有更深的了解。
答疑团成员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郑州市分类办)、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绿踪垃圾分类项目组负责人匡洁、河南百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明
1
都说垃圾分类好处多,具体怎么理解?
郑州市分类办:垃圾分类的好处可以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概括。减量化,就是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压榨脱水、制成化肥等,减少垃圾总量;资源化,是将可回收物以及厨余垃圾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进行再生利用;无害化,是指将有害垃圾分出,以及厨余垃圾压榨脱水后,可以在后续处理中减少垃圾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
2
全郑州市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
郑州市分类办:郑州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0.8~1.2千克生活垃圾。通过今年前五个月的统计,郑州中心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约6500吨垃圾,相当于300台公交车的重量。从2012年后,郑州市产生的垃圾出现快速增长,侯寨垃圾填埋场2005年投入使用,当时预计的使用年限是22年,但是目前已基本上填满了。
3
郑州目前规定的垃圾分类有几种?垃圾桶怎么分辨?
郑州市分类办:有些城市对于个别垃圾的叫法不一样,在郑州分为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厨余垃圾(绿色垃圾桶)、可回收物(蓝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橘黄色垃圾桶)四种。
4
在郑州,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如何快速区分?
郑州市分类办:其实在一些垃圾分类开展得比较好的城市,家中的一些垃圾,居民也很难分辨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一般来说,在厨房产生的垃圾即为厨余垃圾,在卫生间、客厅产生的垃圾为其他垃圾,这样也更好记。根据垃圾分类理念的深入,后期我们也会更加细化这些垃圾如何分类。
5
能否给居民普及一下,家庭垃圾分类,我们需要做哪些?
郑州市分类办:首先需要居民集中准备“两类、三个桶”,厨房的装厨余垃圾,卫生间和客厅的装其他垃圾,再投放到小区内相应的垃圾桶就比较方便了。
李明明:家中分别准备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对于拿不准种类的垃圾,居民也可向各个公司在小区的志愿者咨询。
6
郑州垃圾分类目前做得怎么样?需要在哪些地方提高?
郑州市分类办:郑州垃圾分类工作目前仍处于宣传发动、培养市民习惯和理念的阶段,并且未来3至5年都将处于这个阶段。未来郑州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末端处理方面,如分拣中心、焚烧厂、可回收物的处理企业等;其次还是在宣传方面,让市民熟知垃圾分类是个长期过程。
李明明:郑州垃圾分类起步比较晚,但是开展得比较快,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企业也有力度去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发现,不到两年时间,郑州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有提高。
7
分拣中心建设进度一拖再拖,难点在哪?
郑州市分类办:最主要的还是分拣中心建设,涉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改变起来难度大,难有人敢开头、担责。另外因为邻避效应,一些市民担心建在附近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中原区的分拣中心,去年10月就开工了,但进展极其缓慢。
目前,为了解决规划问题,郑州市级层面正计划召开推进会,此外中原区和经开区的分拣中心都已开工建设,今年9月底建成投用应该没问题。
8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要出台,不进行垃圾分类怎么处罚?
郑州市分类办:《办法》拟对个人、企事业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处罚,如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处罚50元~200元,企业未按规定分类处置,将处罚5000元~20000元。由于该《办法》还未正式出台,今后执法部门如何具体取证、调查、处罚,还需进一步安排。
9
郑州垃圾分类未来有什么地方可期待?
郑州市分类办:末端处理设施完善后,随之将会建成分类收运体系,每种垃圾怎么收集、运输、处理,都有明确指导。另外,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正在筹备中,能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智慧化监管。国家、省级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建设静脉产业园,通过静脉产业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打通垃圾分类的上、中、下游产业,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匡洁:2015年,我就提出过建设静脉产业园的想法,郑州还没有垃圾分类产业基础,“前端分、后端合”的现象依然存在,通过静脉产业园,如果能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的整个效果,是给市民做垃圾分类最大的信心。
10
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后如何提高?
郑州市分类办:在今年的计划中,提出了全媒体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同时,我们注重学校教育,今年还准备推出知识读本。另外,《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将促进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
李明明:现阶段来说,还是需要引导居民,包括一些物质奖励措施。另外,需要在宣传上持续下功夫,让居民有一种耳濡目染的认识,知道垃圾分类是一种义务,长期来看,法制的作用也是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一方面。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