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制图/郑萌
河南商报记者韩忠林张晶晶实习生王蒙
2003年,21岁的靳伟以健身教练的角色进入维体健身。三年后,年轻的他成为维体的CEO。然而,八九年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如今37岁的他,成了另一家健身品牌的创始人。
十多年来,行业不断变迁。见证了这一切的靳伟觉得,消费者的痛点正在变化,需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细分。当下的健身行业进入到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对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日益提高。
而大部分健身房,还以场馆作为宣传重心。想要真正解决健身房跑路问题,就应该围绕着客户“为使用付费”的痛点做文章。
消费者特点已变 从为场地付费,逐渐变成为使用付费
要点:原来把卡卖出去就巴不得你不来,但今后是要挣客户“来”的钱
靳伟认为,不少投资者没搞懂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健身?
在靳伟看来,过去的十几年,大众健身的运动场地稀缺。彼时,健身房的作用是提供运动健身的场地。如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为健身者提供的场地也越来越多。户外公园可以健身、社区可以健身,一些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健身房福利,甚至消费者可以购买健身器材在家里轻松健身。
真正的健身市场目标群体,还愿意为场地付费吗?
在靳伟看来,冲动办卡的消费者对健身的需求很小、黏性很低,并且很少会再来。“他们是为场地付费的,也就是现在大部分健身房做的事情,把卡卖出去,就巴不得你不来,他挣的就是客户不来的钱。”
然而,真正来健身房有消费需求,并且能持续健身的,都是来上私教课的,无论是上的一对一私教课还是一对多的小班课。“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客户群体,健身房做好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让客户为使用付费,客户来一次付一次的钱。”
“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细分,而如今大部分的健身房还是以场馆作为宣传重心。”靳伟总结称,原来的模式就是挣你“不来”的钱,今后是去挣客户“来”的钱。
经营者思路要变 用户预付费是企业的负债而非盈利
要点:用户来上课抵消的是卖卡的负债,不能把它作为当期收入
“健身房看似门槛很低,实际上门槛非常高。很多人本来是做其他行业的,他们做健身房时,以为卖完卡一切就结束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靳伟称,在健身房的预付费模式下,健身行业需要一张“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报表,预付款的核算应依据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依照销售行业的“收付实现制”。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通俗来讲,就是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也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因此,预售时回笼的资金并不算是真正的盈利。
也就是说,对预付费模式运营的健身房来讲,用户提前缴纳的会员费和私教费并非企业的盈利,而是负债。
用户来上一次课,就可以抵消掉一节课的负债,而用户没上课的那部分收益就是递延收益,大部分健身房挣的钱,赚得就是用户“不来”的那份收益。
“我所了解的95%以上的俱乐部都是没有权责发生制这张报表的。”靳伟认为,很多健身房投资者不懂这些基本的财务核算,经营走向出现了偏差,将负债认为是自己的盈利,现金流一旦断裂,“跑路”也就成了一种畸形的必然。
行业大趋势转变 共享健身等新型健身房,是不是行业的未来?
要点:共享健身的模式做出了一些经营改变,但是否触及真正需求得谨慎乐观
近年来,以超级猩猩、Keep、Shape、Spacecycle等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健身品牌看到了传统健身房的弊端,纷纷推出门槛更低的月卡,甚至是次卡。有人说,传统健身房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困境,是因为受到了新健身模式的冲击。那么所谓的新模式,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他们是否就是健身行业的明天?
郑州市金水区蓝堡湾贵人街上一家新兴的共享健身房创始人陶先生介绍,前几年,郑州也出现过其他品牌的共享健身房,但不久就倒闭了。靳伟也称,国内第一个主打“24小时”“月付制”“无推销”“智能化”小型互联网健身房的品牌乐刻,也曾在郑州开设过门店,但据他所知早就关店了。
在前沿城市被资本无限看好的新型健身房,为何在郑州难以大规模生存?
在陶先生看来,理由有两个。第一,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思维有差异,新模式没有被郑州健身人群所广泛接受。第二,成本巨大。
“我们虽然在前期降低了人力成本,但由于空间小、器械少、操作智能化,意味着需要建设强大的后台支撑体系。”陶先生介绍,在缺乏资本注入的情况下,从器械、房租的硬性投入到互联网后台系统的运营维护,从店面设计到流量推广,成本巨大。
而在靳伟看来,共享健身的模式从物理的场地和器械上做出了些许改变,但并未触及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对新兴的共享健身、互联网健身品牌,也许需要谨慎乐观。
盈利模式需改变 回归用户价值,是健身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要点:健身房的竞争应该是“服务能力”的竞争,KTV、电影院才是其真正的对手
业界有共识:健身行业不应只是销售行业,更应是服务业。
“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对场地的需求,而是对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需求,即有针对性的、可定制的健身课程。”靳伟认为,无论是预付费模式,还是新型互联网健身模式,健身市场正在逐渐被细分,健身房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服务能力”的竞争。
“健身房真正的竞争对手应该是KTV、是电影院。我们竞争的是客户的时间,我们希望消费者不去看电影、不去KTV而来健身。”
无论是互联网健身还是传统健身,回归健身用户价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发展助推了行业变化和消费升级,跟不上注定要被淘汰。“任何一门生意的本质就是竞争、细分、再竞争、再细分的过程。”靳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