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文化路上,隔离桩的设立让非机动车只能从中间部分穿过

河南商报记者刘远怀文/图

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银白色隔离桩随处可见。它们一般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用来防止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但在7月6日,郑州市黄河路上的隔离桩,却接连让两名电动车车主受伤进了医院,隔离桩变成了“伤人桩”。

事件

隔离桩一天伤两人,其中一人还在抢救治疗

7月6日上午,郑州市民张女士驾驶电动车,沿着黄河路向东行驶,在黄河路与经七路交叉口东侧约100米,撞上了非机动车道上设置的隔离桩。随后路人拨打120,张女士被送至郑州人民医院。

同一天上午,在郑州市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郑州市民丁女士驾驶电动车,也撞到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导致头部受伤。

7月9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前往张女士发生事故的地点探访发现,该处非机动车道路面并不平整,柏油路面在一居民区门口突然凹陷,经过一段几米长的水泥路面后,又突然向上抬升,坡度很大,隔离桩就设置在抬升处,桩上有不少剐蹭的痕迹。

郑州人民医院7月8日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显示,张女士头部、口腔、鼻腔出血,意识不清,初步诊断为颅脑损伤,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即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

张女士的家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现在张女士一天的抢救费用就要好几万,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很痛心。“隔离桩本来是为市民服务的,现在却成了伤人桩,真希望有关部门给个说法。”

质疑

隔离桩间隔过窄,高峰期非机动车通行受阻

一天的时间,隔离桩伤了两名市民。事发地点附近的商户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隔离桩主要是为了挡住汽车在非机动车道上乱停乱放。”

在黄河路与经七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三个隔离桩,相邻两个隔离桩的间隔只能容纳一辆电动车通行,稍宽一些的电动车,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撞上。

而在文化路(纬三路至黄河路)东侧的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两个隔离桩,将非机动车道分成了三部分,但电动车车主仅从中间部分通行,两侧部分因为宽度过窄电动车不能通行。

一名正在等红绿灯的电动车车主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好好的非机动车道,被砍掉了一半不能过,一到高峰期,大家都争着走中间。”

讨论

非机动车道设置隔离桩如何设置更合理

对于非机动车道上设置隔离桩,市民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黄河路上工作的一名环卫工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是支持设置隔离桩的。“现在的电动车跑得跟飞的一样,没有隔离桩不知道要出多少事。”

而隔离桩对于机动车的隔离作用也令一部分居民觉得设置隔离桩很有必要。

“前两年花园路黄河路口附近,一辆面包车开到非机动车道上,撞了好几个电动车,要是有隔离桩就会好一些。”在黄河路与经七路交叉口揽活的一名市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但也有市民对隔离桩的设置表示不解。“为啥机动车犯错,要让非机动车埋单,对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不能加重处罚吗?”一名市民表示。

也有市民表示,隔离桩可以设置,但是不要设置那么密,只要能挡住机动车就行。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