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浩麟
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外,一棵名为“焦桐”的泡桐树,已经成为一个人精神的化身。这个人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区武装部工作,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之后,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1953年6月,焦裕禄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委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新华社穆青、冯健、周原三位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高潮。
1990年,穆青、冯健、周原重访兰考,于7月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二次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
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他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时隔5年,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再次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精确概括: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如今,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已经彻底战胜了“三害”,摆脱了贫困。兰考人民用泡桐做原料加工的家具、民族乐器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