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街:郑州一中自此始

发布时间:2019-10-08 06:15:29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保存下来的郭家大院

2000年时的书院街风貌

□策划热线新闻调查部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丁丰林文白周峰摄影

作为老街道来说,书院街在郑州的名气不小,曾经中原地区的第一座高等学府——中天书院(一说天中书院),就诞生在这里,郑州现代中学教育的脉络也由此发端。曾经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年轻时也曾在中天书院求学。

书院街给郑州这座城市留下的,不仅是一条延续的文脉,也有原住民难忘的记忆。这里有曾经全郑州最红火的舞龙,和东大街的舞狮可以“双雄并峙”,郑州的舞龙舞狮和别处不同,当“龙”“狮”一旦会面,必须要锣鼓全停,静悄悄地“各走半边”。

现在,正在建设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里,书院街是一个重要的片区,我们探访书院街,不仅是要找回她渐渐消沉的记忆,更要揭开她将来的面纱。

过往:开启郑州文教的脉络

书院街位于郑州老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西起南大街,向东延伸过紫荆山路,抵至商城遗址墙下。长度逾千米,宽约七米。在明朝时,书院街叫纸坊巷,清末改名为书院街,在“文革”时期,曾一度改名叫红光东街,1978年后恢复书院街名至今。

既然叫书院街,必然是因书院得名。中国的书院发展极盛时期是在明朝,当时全国有书院1600多所,郑州最早的书院——中天书院,就在明朝建起,创办人是当时的郑州知州鲁世任。

在《明史》第一百八十一卷·忠义五当中记载:鲁世任,字愧尹,垣曲人……崇祯十年知郑州,建中天书院,集士子讲肄其中,远近从学者千人。中天书院建成后,吸引了郑州周边县乡的学子,纷纷来到这条小街上求学。中天书院成为郑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不过,关于书院的名字至今仍存分歧。管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博物专业馆员郑晓旭说,现在大家普遍称书院为天中书院,但在清康熙、乾隆时期的《郑州志》上,记载的都是中天书院,只在乾隆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天中书院的叫法。

中天书院建起后仅仅5年时间,创始人鲁世任就离世了。此后,中天书院逐渐没落。到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任郑州知州的安尔恭,在东大街的文庙西侧创建了郑州的另一座书院——东里书院,再次吸引了中原地区的读书人前去求学。

又过去100多年后,在清光绪八年(1882年),郑州来了一位新的知州,名叫王成德。他到任时,东里书院的房屋破损严重,就将东里书院迁至中天书院的原址上,新建高大宽敞的房屋几十间,书院恢复了中天书院原来的规模。也是从这时起,这条小街的名字改作了“书院街”,在沉寂多年之后,书院街又迎回了中原学子。

由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主编的《图文老郑州·老街道》一书中记载:在王成德赴任郑州时,曾有一位年轻人跟随他来到郑州,进入东里书院学习。这个年轻人就是徐世昌,1855年出生在河南的卫辉府,并在1918年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从中天书院,到东里书院,郑州的文教一脉承续,绵延不绝,此后又开启了郑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郑晓旭介绍,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郑州知州饶拜扬改东里书院为郑州官立中学堂,办学还是在书院街的中天书院原址上。这一举动,开创了郑州现代中学教育的先河,是郑州现代教育史上毋庸置疑的里程碑。此后,学校几度更名,从郑县县立中学、郑州市初级中学,再到私立明新中学,郑州市立高级中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9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并迁出书院街,成为现在河南省最好的高中之一——郑州一中。原校址成立了纯招女生的郑州第八初级中学,时称“女八中”。此后又先后易名为郑州市第三中学、郑州市第十中学和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记忆:书院街舞龙,东大街舞狮——“龙狮相会”却是“各走半边”

现在的书院街,正被纳入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范围,整条街道都被围挡围起,街道和民居也都被拆除,等待重建和新生。

张水群老人今年86岁,是书院街的原住民,如今住在附近的过渡房里,等待回迁。说起旧时的书院街,老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书院街东口的一座火神庙,青年时,那里是他们舞龙的场所。

“书院街的舞龙,过去在全郑州都是有名的。那时候一到过年过节,十几个人互相一喊‘走,耍龙灯’,大家就都来了。”

张水群就是当年的舞龙人之一。他们舞龙,一次需要十几个人,前面有一个人拿着龙珠引导,后面十来个人每人举一节木柄,旁边还有专门的人打鼓,各种翻,滚,腾,跃,舞动起来好不尽兴,场上有人累了,场下立马有人上前接着继续舞。

“为啥舞龙?啥也不为,就是图个高兴,连饭也没人管,大家都是自发的,就图耍得高兴,天黑了也耍,我们弄两个手电筒,装到龙的眼睛里,耍起来非常高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的眼睛也仿若更亮了些,脑海里深埋的记忆也都泛起。

“那时候是陈丰毅举龙头,敲鼓的是金石头,敲得点花(技巧)得很,舞龙的有我,阴长山……”老人念出了一串人名,接着说,大家把龙舞起后,围着火神庙,开始游街,到谁家的店门口,都会停下来舞一段,给门店讨个吉祥,一般情况下,门店老板都会亲自出来,给大家送上一些过节的点心和吃食出来,以示犒劳。

“那时候,书院街是舞龙,东大街是舞狮子,过节的时候,哪儿都是热闹得很”。张水群说,因为和东大街距离很近,他们在舞龙游街的时候,不时会碰到东大街舞狮子的队伍,这个时候就有讲究了。龙和狮子一靠近,旁边打鼓点的就都要停下来,两边一错开,各耍各的。“因为以前有讲究,龙和狮子碰面的时候,不能敲鼓,如果一敲鼓,龙和狮就要斗起来,不吉利。”

让人感慨的是,随着张水群和他的伙伴们慢慢老去后,下一代并没有人接续,书院街的龙,东大街的狮子也没有人再舞起来了。在采访最后,我们给老人送上了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关爱老人而备下的生活用品套装。

展望:商都历史文化区落成后,民居、古迹将“原样”再现

书院街上,还有一处郑州人的牵挂,那就是街上的老四合院。早在2013年的初夏,一条“郑州最后一座四合院或被拆除”的新闻,将书院街112号的郭家大院推上风口浪尖。

大河报记者当时就曾探访过书院街,那时的郭家大院,入院有门楼,上房有牌匾,屋顶有瓦片,有这难得的清幽和古朴,只是院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显露出饱经历史风霜的残败状。因为年代久远,大院的祖屋遇到雨天极易漏水,住在大院里的郭天育和他的兄弟在修缮时,将所有废弃、残破的瓦片都保留下来,用铁网焊了个笼子收集着,一片也没丢过。

幸运的是,在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中,包括郭家大院在内,书院街上的很多民居和古迹都得到保留。书院街所在的博爱街社区主任张慧霞介绍说,对于有些实在破损严重的,在拆除时都进行了测绘和构件拆解保护,将来随着规划落地,还将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原样重现。

管城区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大河报记者,管城区目前是举全区之力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展示管城特色、提升管城形象的地标性片区、地标性建筑、地标性游览目的地。在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六大片区中,夕阳楼、书院街南片区规化的定位是商都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复建小西门、南城门、夕阳楼,重建沙家糖坊、普利公药栈、古今名人馆等本土非遗及文创店、老字号形象体验馆,以迁移、修缮、镶嵌等手法,保护康家大院、岳氏民居等历史建筑,恢复老城肌理与文化脉络,重现昔日风华。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