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这些天,44岁的郑州张女士为讨回钱款在四处奔波:从去年7月至今年10月初,年仅13岁的儿子(伟伟)在玩游戏、刷短视频时,消费和打赏主播共计25万余元。

“孩子是未成年人,相关平台就应该退钱。”张女士说,目前她已委托律师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将诉诸法律。

玩游戏和打赏主播,13岁少年一年多消费25万余元

2.jpg

张女士家住在郑州某小区,儿子今年13岁,在小学六年级读书,平时由其一个人照顾。

10月28日上午,大河报记者见到了张女士。她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统计出来的多张消费清单和部分银行流水。

提起儿子在网络上消费一事,她就很生气。“玩游戏和打赏主播,一年多时间,儿子竟然偷偷消费了25万余元。”

3.jpg

张女士回忆,今年10月2日,一次偶然机会,才发现手机微信支付的清单,有多笔大额款项支出,很是反常。她微信绑定有三张银行卡,除了平时消费外,还用于理财。

“当时头都蒙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张女士说,她平时花费都有数,不可能出现那么多呀。随即她找到儿子后,孩子也承认是自己趁她不注意,记住了支付密码。

4.jpg

张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今年10月初,期间,儿子在“王者荣耀”、“9665游戏”、“vivo充值”、“九游”等多个游戏平台上消费20万元左右,其中仅vivo一项充值就达11万元。此外,还有在某短视频平台打赏主播25000多元。

之所以当时没有收到手机信息提示,张女士解释,是因为儿子每次充值完毕都会把信息删除了。“孩子还是未成年,这些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仿佛打了水漂,一下子无所适从。”张女士说。

10月28日下午,张女士的儿子伟伟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对钱的概念比较模糊,玩游戏主要是购买武器装备,还有打赏主播的礼物。

如何证明系未成年人自己消费,成了当前困扰难题

5.jpg

张女士提供的一张手机截图显示,仅在2018年11月就支出13062元,其中11月2日、3日、11日,在某短视频平台多次均一次性支出1688元。

另一张截图显示,在10月1日支付9665游戏一次性支出648元。据张女士统计,孩子背着她,偷偷消费共计25万余元。

记者调查发现,而这些日期,大多都是双休日或者节假日时间。

而张女士也证实了这一点,平时孩子在学校上课,没有时间接触到手机,只有到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她才会把手机给儿子玩,但是当时也没想那么多。

直到今天,张女士还不敢相信,孩子竟然会用自己手机消费那么多钱。

让张女士更想不到的是,维权陷入了困境。多个游戏平台表示,要拿出相关证据说明是未成年人自己消费的。不过,如何证明系未成年人自己消费,成了当前的难题。

“我总不能在孩子玩游戏时候,录像吧。”张女士告诉记者,如果能录像的话,不早就被发现了吗?还用等到现在。如今,她所能提供的只有孩子的户口本和其他相关证明。

但是,张女士表示多个平台都在拖延时间,一直得不到解决。

大河报记者介入后,某短视频平台承诺协商退款

张女士告诉记者,希望她的事,能够给大家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10月28日,大河报记者多次致电9665游戏和九游官方客服服务热线,均无人接听。

而vivo互联网客服热线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会在两个小时内主动和张女士沟通,不过涉及时间较长,金额较大,仍需要进一步核实。

随后,大河报记者联系上了400开头的北京一家某短视频违法违规内容投诉举报热线,一名工作人员记录相关情况后表示,会把记者反映的问题,找相关工作人员回复。

10月28日下午,上述短视频平台一名负责接待媒体的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的回复称,对此类问题有明确规定,如果是无行为能力人在无监管下打赏会进行退款。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经核查,该账号符合退款条件,工作人员会和家长沟通后续退款事宜。

张女士也告诉记者,某视频平台已经和她联系了,答应会退钱,下一步会走相关程序。

张女士的代理律师河南金色世纪律师事务所陈海峰律师在受访时称,下一步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据了解,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其中专门增设的“网络保护”,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多方齐心合力,共建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大河报记者搜索发现,随着手机网游和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下,购买游戏装备,私自打赏网络主播的案例层出不穷。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元都有。

那么,发现孩子玩游戏,私自打赏网络主播,家长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

走访中,多名家长告诉记者,作为父母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不能让未成年的孩子看到。一旦被看到,要及时修改密码。

也有专家建议,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玩游戏和打赏,平台可提前对打赏者进行信息采集,如采用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等方式。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导师端子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孩子的反应来看,他表达的只是自己无聊,就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听上去,孩子只能给这样解释,似乎不足以解决父母的疑问。但一个无聊已经表明,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爱好和精神寄托的。其实,这是沉迷网络的孩子一个共同点,在生活里没多少乐趣,也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而父母又多数很忙碌,无瑕顾及孩子的心理状态。

端子说,这件事的发生也提醒家长,手机支付太简单,小小顽童都会用。注意一下自己的财务财单很重要。

“事情发生了,打骂都无济无事,从这件事上,作为家长要吸引教训。”端子表示,与孩子多一些情感互动,协助孩子培养在现实生活中乐趣爱好,最好有一些亲子互动,能让孩子更好地接收父母的爱。

作为孩子可以吸取的教训是对钱有概念,从孩子来说,钱更像个数字,不明白每一笔钱的来之不易,没有挣过钱,只会花钱。但未来的生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

河南英泰律师事务所赵钰涛律师在受访时称,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赵律师称,本案中行为人十三周岁,是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其在网络平台巨额消费的行为和较大额度打赏游戏主播的赠予行为未经其监护人追认,监护人可要求撤销。但本案中行为人的监护人对银行卡消费情况和保管情况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孩子单独操作手机进行巨额消费的证据。

“监护人如果在对限制行为人监护过程中存在过错,疏于管理,法院可能会让监护人承担部分责任(次要)。”张律师表示,因此,监护人应当关心孩子的日常心理和生理发育情况,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特别是防止孩子沉迷在游戏的虚幻世界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