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未来路航海东路站,BRT车道出现多处明显坑洼。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瞧实习生张阳文图
快速公交车道坑洼不平,车辆颠簸不止,碰到下雪天还会“趴窝”……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居民出行最爱乘坐的平稳快捷的快速公交,在未来路与长江路路段,却因破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和乘客的乘车舒适度。
市民投诉:坐B1就像坐“过山车”
近日,大河报接到市民投诉称,长江路BRT车站两侧车道坑洼不平,乘坐体验极差。
12月1日上午9时30分,郑州市正处于出行早高峰,记者来到长江路嵩山南路,路口的快速公交换乘区熙熙攘攘,站台聚集着大量乘客,多以上班族与学生为主。
“现在BRT感觉跟坐‘过山车’一样,停车就是进坑,起步就是爬坑,一高一低的让人头晕。”家住长江路秦岭南路附近的郑州市民李先生,每天都要来回乘坐4次B1去金水路附近上班。他坦言,BRT是他出行的首选工具,但是车辆已从最初的舒适变成了如今的颠簸。
“每次一听到车快到站了,我就会赶紧找个支撑物抓住,要不然颠得真是受不了!”乘客周女士,同样每天需要坐B1出行,她告诉记者,现在家里老人有出行需求时,她会交代他们尽量别选公交,“害怕他们扛不住颠簸”。
记者探访:专用车道陷坑分布很“均匀”
在站台北侧BRT停靠区,记者看到原本平坦的柏油路面出现了四个大小不一的坑。坑的边缘,因挤压而翻卷出来,高出路面大概6厘米,坑的位置正好对应公交车前轮的停靠区,公交车进站停车,就会卡在坑里。
记者随即登上自西向东开往中州大道农业路方向的B1路快速公交,发现长江路沿途的嵩山路站、淮南街站、大学路站、行云路站、紫云路站的BRT专用车道,坑洼现象较普遍。
最为明显的,是长江路嵩山路站、长江路秦岭路站以及未来路上的徳风街站,这些路段,可以看到路面上大坑连着小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坑无一例外都与公交车轮位置吻合。
司机无奈:车陷坑里出不来,开车要会“荡秋千”
“每次遇到坑,都得下意识左倾或右倾躲避。”B1车长黄师傅说,“有时候车开不稳了,还遭乘客埋怨。”
据黄师傅介绍,如今大多数BRT都是气电混合动力汽车,一旦车轮深陷坑内,起步就非常艰难。“车要想启动,需要两个半回合。踩一下油门,车不向前反而后退;再踩一下油门,车弹回再后退;接着继续猛踩油门,这时车才会‘呼’一下开走。”
“有些坑还必须下,因为不下坑,乘客就没法从站台上车。”黄师傅表示,以前柴油动力车还可以,一加油门就上去了,现在用的是气电混合动力车,需要来回荡好几次,才能借助惯性上去。
“现在开车要会‘荡秋千’,要不然在坑里就上不来,如果碰到雨雪天就更难了,车轮一直打滑根本爬不出来。”黄师傅说。
受损探因:承载大、雨水泡等是受损主因
为何公交车站站台的坑洼特别多并且多集中在公交车轮胎停靠处?“公交车不仅自重大,而且在刹车时对地面压力大,极易造成路面破损。”负责未来路道路养护工作的市政工程管理处养护二所副所长董珂告诉记者。
以两节18米长的B1路公交车为例,BRT本身满载重量能达到40吨左右,但刹车或者等红绿灯时,一减速一起步,由于与地面摩擦,此时BRT承载压力瞬间提高到60吨,大大冲击道路承受力。
“路面水多了,也更容易坏。”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现在的市政路面大多为沥青路面,持续下雨,雨水长期浸泡道路,渗入沥青混合料,导致沥青骨料松散,破坏沥青面层跟基层之间的黏性,就极容易损毁路面。“只要沥青路面出现一点小破损,很快就会扩展成为‘大伤口’。”
“除此之外,这些快速公交车道的设置时间较为久远,当时设计与施工指标较为落后也是原因之一。”董珂说。
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已上报,等待全市统一规划进行“中修”
针对BRT车道破损严重的现象,董珂表示,BRT车道和一般的市政道路并不一样,前者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很高,同为沥青路面,普通道路的沥青厚度大概有10cm,而BRT专用车道的沥青厚度至少得铺设30cm,甚至更高。
董珂说,他们对于BRT专用车道运行维修从未间断,道路巡视员每天都会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影响道路安全的坑洞,就会立即组织施工,对道路进行恢复性铺设,“但是道路养护管理只能对道路表面进行维修,无法做到根本性的修补,这种‘打补丁’式的维修也就能管2~3个月”。
“使用日常养护手段无法满足BRT车站的过车需求。”董珂表示。尽管小面积的修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破损问题,但在现有交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养护部门只能对BRT车道进行“见坑补坑”的修补。“我们已经将问题上报,等待上级部门规划完成,将对全市公交道路进行中修。”
“公交车在站台处停靠时,不要急点刹车,这样能够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董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