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率分布图

气象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是单纯地为人们提供天气预报。其实,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被监测方面,气象服务也大有作为。

记者12月27日从省林业局获悉,河南省气象局近日向省政府提交《关于2000-2018年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根据卫星和气象资料计算,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持续上升,92%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年来全省绿化面积增加1.49万平方公里(2235万亩)。其中,森林河南建设“主战场”三屏四带山区和丘陵沟壑区增速超全省平均一倍多,生态红线区内的植被状况整体达到高植被覆盖度水平,森林生态质量整体持续向好发展。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认识两个专业名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这是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监测植被变化的两个重要指标。

“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卫星遥感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之一,反映地表植被的繁茂程度,可以客观评价全省植被生态情况。

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百分比,单位%,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全年12个月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

河南省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计算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平均值为0.64,比2000年的0.56提升14.3%。特别是全省林区,这一数值高达0.81,约高出全省平均值27%。其中,西部伏牛山区、南部大别山区等森林生态区这一指数更高。这说明,全省“绿意”真的更浓了。

根据2000~2018年卫星监测资料,全省92.7%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全省植被覆盖度2000年为57.3%,到2018年增长到66.2%,增幅15.5%,绿化面积约增加1.49万平方公里。其中,豫北东部、豫西伏牛山区、豫南大部、沿淮北部及豫东部分地区增长尤为明显。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生态气象室副主任田宏伟说,2019年,林业生态建设监测除了上述两个指标,又新增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这样我们不仅能监测森林的量,而且能评估森林的质。”他表示。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概念貌似也很晦涩,是指单位面积的绿色植物在某时段内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的的数量。通俗地讲,大致可以理解为固碳量,固碳量越大,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气候调节等能力当然就越强。

监测数据表明,我省森林面积扩大的同时,森林的固碳能力也在增强。

根据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2018年比2000年明显提高,提高幅度约25.9%。其中,2018年达到19年来第二高值,仅次于2015年。这也就意味着,全省植被生长状况越来越好,全省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每年每平方米平均增加3.96克,增量惊人。田宏伟认为,这一结果与我省在森林河南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密不可分。

▲西平县农田林网

综合“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关键因子,就得出了全省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简单而言,这个指数是植物面积与生长状况的统一,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

分析全省各地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得出结论:19年来,全省约90%的区域生态质量不断趋好。西部伏牛山区、南部大别山区以及中东部农田区等主要生态区为我省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高区域。其中,趋好比例最高的信阳市变好比例为98.3%、三门峡市为97.5%、驻马店市为96.8%、周口市为94.4%、南阳市为93.7%、漯河市为93.7%、商丘市为93.3%。变好比例在70%以下的市仅有6个。但哪怕是这6个最低的市,最低变好比例也在60%以上,生态质量总体也在不断变好。

田宏伟介绍,河南省植被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已于今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统的启用,大大提升了森林生态质量分析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汪万森说,气象部门的监测方式、相关指标与林业部门5年一度的森林资源清查有所不同,但结果高度吻合。从2008年到2017年,,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共十年的林业生态省建设,共完成造林3990万亩,森林抚育22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76个百分点。根据2018年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近五年来河南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增幅在中部六省位居首位。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