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尧文图
到了年根儿,大家都会修剪一下头发迎接新的一年。郑州有家理发店多年来剪发只要3元,就连顾客都嫌价格太低。在记者采访时,等候理发的顾客不仅站满了小屋,屋外也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夸赞店主技术好,热情。
每天从早忙到晚顾客让涨价都不涨
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建设东路省纺机家属院,一块蓝色木牌子挂在家属院门口墙上“理发3元”。驻足片刻,阵阵笑声从木牌子旁边的窗户传出。走进院内理发店,屋外排队者已经有七八人。记者敲门进入,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内更是挤满了顾客。
一张床、几个柜子、数张椅子,构成了小屋内家当中的大部分。尽管室外严寒,但屋内没有暖气。见到记者采访,一位女士笑着说:“我们几个人是从荥阳赶过来的,听说大娘技术好,特别热情。多年来一直坚持3元理发。我们今天过来体验一下。”
理发师姓侯,今年67岁,看上去神采奕奕。经常来这儿理发的顾客常女士说:“侯大娘每天可忙了,从早忙到晚,我看着都心疼,但大娘见人从来都是笑呵呵的。”侯女士告诉记者,她这里理发3元,烫发、染发也就二三十元。面对飞涨的物价,经常有顾客建议她把理发价格也适当地涨一点。但她认为,对于很多经济情况不太好的顾客来讲,涨价会对他们造成一定影响。“3元钱虽然不高,但一个月下来挣的钱也够我花了,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她说。
记者了解到,侯女士这里的顾客除了有周围的街坊,还有不少顾客会定期从较远的地方来找侯女士理发,大家都觉得,价格低只是一方面,关键是她的手艺好。“我住在西四环,每个月都会来找一下侯阿姨,让她给我稍微收拾一下头发。”张女士说,“这么多年下来我们都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了。”
理发技艺源起悲惨身世但依旧乐观
说起自己的手艺,侯女士劲头儿上来了。“从不到20岁我就开始给人理发了,中间中断了几年后,从2004年左右开始一直干到现在。”说起早年间的时光,侯女士开始叹气。她老家是南阳镇平的,小时候家里穷,她被父母卖给了别人,到了别人家,对方对她经常是拳打脚踢,身上几乎常年有伤。后来她跟着舅舅去学理发,平常除了要照顾孩子外,理发店内几乎所有的活儿都是她自己干,就这样她渐渐地成了“大拿”。
她说,那时候店里的生意全靠她,但舅妈几乎不给她发工资,最终她离开了那里。2000年左右,她来到郑州,和省纺机的一名职工再婚。“婚后没多久,老头儿就得了癌症,我伺候了他几年,他走了以后,把现在这间屋子留给了我,我白天用来理发,晚上就睡在这里。”侯女士说,自己的孩子们生活压力都大,厂子效益不好,一年就开3个月的工资,他们能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
“有人跑来向我学习理发,我也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在我看来,这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干得多了就熟练了。”侯女士说。
“生活虽然不如意,但对生活要绝对充满希望。”这是侯女士常常说起的一句话。她总结自己这大半辈子说,青年时是拼了命地干活养家,来郑州遇到老头儿后就开始伺候他。“我命不好,但我还是要笑着走下去,会有好的时候。”说起2020年的新年愿望,她想了想说:“希望能把老头儿留给我这唯一屋子的房产证办下来。”记者采访过程中,旁边有顾客了解了侯女士的情况后坚决表示以后每次理发要多给钱,但侯女士却说:“都不容易,我每个月够吃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