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通讯员 王羿

“没有岁月之隔,只有大河村,这一动不动的,滔滔长河。”节选自诗人蓝蓝的现代诗《大河村遗址》的这句诗,向世人描述着大河村遗址在历经6800年风雨后仍然屹立于郑州东北郊的沧桑身姿。作为一处包含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和商文化四种考古学文化,历时3300余年,面积达53余万平方米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它会以怎么样的姿态展现给人们?

在庚子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1月15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评审会在郑州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等7名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对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研究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四家单位提交的规划蓝图进行了现场评审。

6800年前的大河村或将再现

1986年5月,作为河南省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34年后,一座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即将在这里落地开花。在评审会上,来自四家单位的代表分别对自己设计的规划蓝图分别进行了介绍。

没有人能够穿越回6800年前,亲眼看看那时大河村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此,根据考古研究成果,重现当时的场景和生态,是这四家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内容的一大亮点。

有代表在介绍规划蓝图时说,在考古过程中,发现大河村的先民曾经在这里种过莲子、大豆和黍,因此在规划中,他们也会在这里重新种上这些农作物,从而代替城市公园常见的花花草草,再现当时的生态景象。此外,大河村遗址还有作为防御用的环壕,他们也将在环壕内通上水,从而重现当时场景。

在环壕外围,将会设计一些更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景观建筑,为远古的遗址增添一丝现代气息。“两种风格不同的设计会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代表说,“这种设计就是特意追求叠加的效果。届时这里不仅有文化考古科普的活动,甚至还可以在外场举办音乐节这样的活动,让人们来一次还能来第二次。就像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功能一样,市民们可以来这里休憩游玩。”

“在大河村遗址的一角,在当时有两片泽地,荥泽和蒲田泽,这也就说明了在仰韶文化时期,大河村的生态环境,更像是一个黄河三角洲湿地,尽管它现在枯竭了。但在当年,这里的水草应该是很丰沛的。”一位规划代表告诉大河报记者,“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将会尽量去重现它以前的样子。郑州是个相对干燥的城市,为什么当年农业这么发达?人们来了大河村遗址公园一看,就明白了。所以我在规划中着重把当年的那片泽地圈出来,想再现当年的生态环境。”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底或将建成

在居住的城市附近有一处集考古、科普、文化、休闲于一身的公园,对于整日在快节奏里奔波的郑州市民来说,简直是再好也不过。大家不禁要问,遗址公园规划的那么好,什么时候才能落地?带着问题,大河报记者采访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

胡继忠告诉记者,目前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进入了概念性规划评审阶段。1月15日下午,在评审委员会听取了4家单位的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后,专家对各个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现场提问、闭门评议,并结合14位群众代表的现场打分,形成了最终推荐意见,供下一步参考完善。

胡继忠透露,他们将在2020年年底,力争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落地。“遗址公园没有太多复杂的建筑工程,主要是景观和园林的建设,这一块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因此在2020年年底,遗址公园应该就能与市民见面了。对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方面,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着巨大的使命与担当。”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