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开通运营,我省周口、南阳、平顶山三地“齐步”跨入高铁时代。如今,三条高铁迎来春运首秀。放眼中原大地,一趟趟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正载着天南地北的中原儿女跨越千里,归家团圆。快速建设的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让回家路变“短”,让“囧途”变“坦途”,让家更近、心更暖。

通达八方 寻初心梦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学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1月20日上午10时,在宽敞明亮的高铁禹州站售票大厅内,鬓发花白的王励杰和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准备去北京探亲。

“俺家住在禹州市褚河镇寺后王村,高铁站征用的就是俺村的土地。家门口有了高铁站,我到北京看闺女可方便啦!”手持G1590次高铁票的王励杰笑着说。过去他去北京,要先到许(昌)禹(州)快速通道的公共汽车停靠点,再坐一个小时的大巴到许昌东站乘车,现在“抬脚”就能坐上直达高铁。

人们的生活因交通而改变,城市的发展因高铁而提速。在高铁鄢陵站,58岁的姚明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站台。老姚是鄢陵县人,30多年前就开始在外打拼。如今他在杭州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主营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高铁通到家门口,给我的生意帮了大忙。”姚明勋说,近两年他的公司从南方引进了许多名贵树种到鄢陵移植,每年的交易额都在百万元以上。高铁开通后,将鄢陵与杭州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至6小时左右,让姚明勋看到了更多商机。

许昌市发改委主任彭占亭介绍,从8年前京广高铁穿城而过,到前不久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开通,目前,许昌已拥有3条高铁线、5座高铁车站,构成了“川”字形高铁网。全市已形成了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市域铁路等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高铁动力”。

“过去我们邀请专家,都要派车到郑州、许昌去接,现在禹州通了高铁,为我们引进人才提供了便利。”禹州市恒利来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朋打趣说,“有的院士、教授利用周末时间,打着‘铁的’就来公司,太方便了。”

“高铁一通,黄金万两。”建安区区长马浩表示,“家门口的高铁站,使建安区对外开放合作得到强化,由此带来信息、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的聚集,吸引着更多企业前来投资。”

在途经许昌的高铁线上,一辆辆奔驰的列车带着许昌人的行李和梦想,驶向西南、驶向华东,驶向新的远方。

归家之路 品惬意舒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宏怡

又是一年春运时,回家总是一件幸福的事。

1月18日一大早,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刘秀琴就拨通了远在千里之外——平顶山郏县王集乡枣庄村母亲的电话:“妈,我中午1点40分坐高铁从北京出发,下午6点就到郏县了,晚上咱们一起出去吃饸饹。”

电话那头,70多岁的母亲格外兴奋,激动地说着:“我早去新建的车站看过了,离咱家可近,四五分钟的路。你不知道那候车厅有多大、多美,老远看上去像是一个巨鼎。”

45岁的刘秀琴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27年。几乎每年春节,她都回娘家探亲。

回想起往年的返乡,刘秀琴感慨不已,“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都是先乘坐‘夕发朝至’的普快列车到郑州,然后坐长途车到平顶山,再转车到郏县,十七八个小时的辗转奔波,真是让人身心疲惫。到了2010年,家里有了车,我们就自驾返乡,我和爱人轮流开,也要9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后来,许昌通了高铁,刘秀琴一家人的返乡进入了“高铁时代”,先乘高铁至许昌,再打车回郏县,7个小时便可到家。

“如今郏县有了高铁站,回家的路越来越轻松。”刘秀琴说。

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正式开通。作为豫西南第一条高速铁路,郑渝高铁平顶山段全长67.17公里,在境内设有平顶山西站和郏县站两座车站,越来越多的鹰城人选择乘高铁踏上返乡路。

从北京西站到郏县站要4个多小时,刘秀琴的邻座都是郏县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热闹得很。

临近郏县,车厢里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与郏县有关的短片。从历史文化到特色美食,再到铁路发展,身为郏县人的她,自豪感油然而生。刘秀琴说,高铁让郏县与外地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联系,推动了郏县的发展。

下午6点左右,列车缓缓驶入郏县站。站房里一片喜气洋洋,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福”字贴花点缀角落。母亲已候在出站口,刘秀琴说:“妈,过了年,您跟我们一起坐着高铁去北京。”(图 李利国/摄)

一路向南 “喝”烩面四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通讯员 陈新刚

1月20日下午,乘坐G7980次列车回乡的方城人刘云磊,刚下车就直奔饭店,迫不及待地点了份“烩面套餐”:方城火烧、炝锅烩面,“再加上一勺咱老家特有的羊油辣椒,一个字,美!”

刘云磊就餐的饭店叫“烩面传奇”,位于兰南高速方城县出口处。这家饭店的经营者叫王松山,4年前从南阳市回乡开起了烩面馆。

“最近来饭店的外地人特别多,特别是农历小年那一天,我们接待了上千名散客。”王松山告诉记者,高铁开通后,慕名来“喝”烩面的外地游客显著增多。

一句“喝”烩面,道出了方城烩面背后的韵味儿。“方城烩面的特点是用羊肉爆炒炝锅,高汤下面,炝锅烩面汤浓色重,吃面先喝汤,然后加上羊油辣椒,配上火烧,独特的体验令人难忘。”在方城高铁站,记者见到了郑州“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的创始人张林,他正准备乘车返回郑州。原籍方城县袁店乡的张林,上世纪90年代到郑州创业,如今已经开了10家炝锅烩面店。

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后,方城是从郑州方向进入南阳境内的首站。张林说,去年高铁通车后,他就邀请郑州的朋友到方城老家体验风土人情,“高铁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坐高铁到方城‘喝’烩面,别有一番风味儿。”

“福建有沙县小吃,兰州有牛肉面,武汉有周黑鸭,在很多高铁站都能见到这些地方美食的身影,方城烩面为什么不能随着高铁走遍全国?”张林说,他已经把“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申报通过了方城和南阳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致力于推动方城烩面的品牌化、正规化,在控制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铁物流、快餐配送的便捷,让热腾腾、香喷喷又充满“老家味道”的烩面,成为闪耀高铁沿线的河南名片。

登车前,张林说:“有了高铁,老家的精彩将被更多的人认识。”

门前路过 溢幸福之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春喜 通讯员 王向灵

坐着高铁回家过年。1月17日下午5点30分,徐腾从浙江杭州出发。晚上9时,回到了家乡河南沈丘县。

“差不多赶个小集的时间。”父亲徐进早早等候在出站口,接着女儿满心欢喜。

徐腾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往年,她回家的交通方式有两种:一是坐大巴,八九个小时的颠簸疲惫不堪;二是从杭州坐高铁到郑州,然后再坐大巴到沈丘,五六个小时的周转劳神劳心。今年从家门口通过的郑阜高铁开通了,她坐上从杭州到沈丘的直达高铁,三个半小时就到家了。“快、坐着舒坦,没有感觉到一丝疲劳。”徐腾一脸兴奋。

位于河南省东大门的沈丘县,过去受制于交通条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春天外出“行路难”,冬天返乡过年“路更难”。2019年12月1日,河南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一“捺”绘就完成,郑阜高铁建成通车,沈丘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高铁门前过,离家更近了。”从沈丘北站下车的乘客王宏伟说。

今年26岁的王宏伟,家住距沈丘北站十几公里的郸城县虎岗乡刘老家村。他在北京务工已三个年头了。

往年返乡坐火车需要八九个小时,今年郑阜高铁通了,他从北京到郑州、再从郑州到沈丘,总共只用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

高铁门前过,既方便了外出的人们,又给在本地寻找致富门路的人们带来了好处。

沈丘县白集镇村民赵志辉长期跑客运。过去,只有逢村民赶集的时候,赵志辉才能拉到乘客。现在平均每天有600人左右到沈丘北站坐高铁,在这下高铁后要乘车回家的也不少,赵志辉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该县东城办事处的村民郑大成,过去在宁波一家服装厂上班,离家远、回家难。高铁开通后,他成了站前广场管理队的一员,妻子是保洁员,一个月下来两人工资有4500多元。

“我曾是建档立卡扶贫户,现在两个人都有班上,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高铁从俺家门过,俺老百姓也沾光了。”幸福写在郑大成久经风霜的脸上。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