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田秀忠 肖应辉
医院的传染科隔离病房区是封闭的,对医护人员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病毒斗争,除了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需要耐心和细心。他们很久难见家人一次,把精力全部注入了病房,用一份份温暖,传递着人间大爱。
关爱成为患者的“心理疫苗”
周晓成的日记里有一段话:作为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对待患者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做到隔离不隔爱。
周晓成是郏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副主任。2003年,他从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进入医院,如今已17年了。1月31日晚,他请战进入隔离病区值班,目前担任着传染疾病科隔离病一区副主任。
在隔离病区,周晓成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要戴上医用口罩、N95口罩和护目镜,再套个透明的面屏防护罩。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各项检查、会诊、开处方、写病历,周晓成早已习惯忙碌的工作,但一些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或者不配合治疗,让他倍感压力。
2月5日,发热门诊转来一名9岁的低烧患者,刚住进病房时由于单独睡不适应,不吃不喝一个劲地哭闹。周晓成和其他医护人员给他讲故事,消除了恐惧感。经过两次会诊,他被诊断为呼吸道引起的肺部感染,转入小儿科治疗。小患者的母亲还特意发微信表示感谢。
周晓成对待烦躁的患者总是给予温和的宽慰,对待恐惧的患者给予坚定的鼓励。周晓成常说,医护人员的关爱,对患者来说是最好的“心理疫苗”。
患病父亲的手术一再推迟
46岁的郏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楚尚军是1997年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医院工作了23个年头。去年11月份,他父亲因腰椎粉碎性骨折在老家淮滨县住院动手术。今年1月初,楚尚军为了照顾父亲,把他接到了郏县养病。
楚尚军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生,在最关键的时刻决不能掉链子。”1月22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楚尚军成为第一批进入感染病区的一线人员。
他进入隔离病区20多天来,每天通过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嘱咐父亲吃药静养。老父亲因为怕耽误儿子工作,隐瞒了自己的伤痛。2月8日,父亲疼痛到无法行走,到医院就医,外科医生建议进行二次手术。楚尚军得知后,含着泪告诉妻子,“因为防护措施需要,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不能随意出去,也不能回家,你先给咱爹取些药,再推迟几天做手术。等疫情过去,你好好歇歇,我来照顾咱爹。”
2月12日,医生给楚大夫的父亲预定了手术,楚大夫只好把照顾父亲的责任全托付给了他妻子。“他明白职责所在,选择了坚守在一线。因为不能在病榻前照顾父亲,他把孝心和牵挂都藏在了心里。”楚尚军的同事、中医科副主任李晓菲说。
双胞胎女儿送乡下
2月14日,在郏县人民医院传染疾病科隔离病房的清洁区,护士文艳阁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口罩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庞,只露出清亮的双眸。
38岁的文艳阁是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士,根据医院安排,大年初一至初五,她在护理部总值班。看到医院隔离病房护士人手不够,1月29日(大年初四),在机关职能科室“相对安全”的文艳阁请战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在疾病传染科担任护理负责人。隔离病房有16名护士,文艳阁是年龄最大的一位。
文艳阁丈夫在基层从事卫生医疗工作,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今年13岁,在县城上初中,由文艳阁照顾。考虑到进入隔离病房后不能回家,文艳阁一狠心把双胞胎女儿送到乡下,交给68岁的婆婆照看。
为了减少交接班时间,同时节约防护用品,传染疾病科的护士每天两班倒,每班工作12个小时,除了正常救治护理外,还要为患者打水、送饭、喂药以及回收垃圾、打扫卫生、清洁消毒,还要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
忙起来就顾不上她了。“闺女是娘的心头肉,女儿连着父母心。把女儿送到乡下,一开始很不习惯,晚上总是睡不好,视频时听到闺女叫我,心里酸酸的。”文艳阁说,等到战胜病毒,再把俩孩子接回来。
病毒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房显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