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到了最吃劲时候。
为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雪中送炭政策,减免租金、税费、利息,提供续贷,解决工人返程困难、运输困难、产业链协同困难等燃眉之急。非常之期非常之举,彰显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担当作为。
然而,我们不仅要看出台了多少帮扶政策,更要看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有效管用。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打磨“最后一米”,让政策帮扶的颗粒度更加精细化,才能更好地帮企业渡过难关。
政策制定首先要科学合理。此前,为防止疫情防治功亏一篑,对复工复产,多地采取“宁严勿松”一刀切策略。而刚刚,中央出台一份非常及时的指导意见,要求分区分级推动防疫和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因时应势,分区域分类别分批次安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有针对性地出台差异化服务政策。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政府出台政策不是出了就行,关键还得落实到位,锁在抽屉里、贴在墙面上、挂在嘴角边,再好的政策也白搭。有小微企业诉苦,政策我们都看到了,很好,但关键落实不了,有些去年定的政策我们还没有看到兑现。政策“肠梗阻”是长期存在的现象,疫情期间更是一个致命问题。为何不能兑现,梗在哪里了?相关环节都要认真查摆,对政策是否理解不到位、执行不用力、服务不到家,即时查漏补缺,狠抓督查落实。
特别要警惕复工复产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一张复工申请表要盖满8个公章;有企业复工要交21份材料,“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软”。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贻误发展,贻误战机,是横亘在复工复产“最后一米”处的无形之墙,更从根子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对这些不正之风来一次大扫除,好政策的“真金白银”才能真正惠及广大企业。
细微之处见真功,“最后一米”更是丈量担当的尺度。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以层层抓落实态度推进闭环管理,精准灌溉的政策活水必将结出发展的累累硕果。 □夏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