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温小娟刘春香
5月11日,全省文化旅游大会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到2025年,将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典故、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致数不胜数,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中心。自然山水“南秀北雄”,地貌特征多样,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大会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关键词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布局
“一带”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民族品格和时代价值,建设沿黄河旅游风景道,依托重要文化遗存打造具有鲜明黄河文化标识的项目,推动黄河文化活态传承,使黄河文化旅游带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标和情感纽带。
“一核”建设全球知名的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
聚焦中华历史文化主题,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以城际轨道交通为支撑,推动郑州、开封、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整合,以文旅小镇、主题公园、大型演艺为主要载体,把郑汴洛板块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山”建设主题鲜明的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景区
依托太行山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国际化户外运动探险旅游区。依托伏牛山良好生态系统,打造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依托大别山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区”建设以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地理空间相互衔接、资源优势融合互补的五大特色文化旅游区
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游区,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连陕通晋、承东启西的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体现汉风楚韵的丹江卧龙文化旅游区。
关键词建设“六大”标志性重大项目
找准河南核心优势,以黄河、古都、大遗址、大运河、功夫等为代表,通过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黄生态廊道、古都古城风貌再现工程、大遗址文化旅游圈、大运河文化公园、中国功夫体验基地等重点项目,塑造一批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文旅品牌。
其中,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方面,明确要求高标准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实施黄河文化标识工程,打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独特标识的地标体系。
关键词优化产业产品体系
当前,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喜欢深度游、休闲游,更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因此,要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让文旅业态多样化、发展全域化,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产品。
大会提出,从推动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建设特色文旅小镇、加快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全面优化产业产品体系。
关键词培育多元开放的文化旅游市场
壮大市场主体。依托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撬动社会资本为重点任务,拓展投融资渠道。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
强化品牌营销。加强顶层设计,叫响“老家河南”等对内对外宣介品牌,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创新宣传手段,制作旅游形象片、宣传册,推动旅游宣传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络,形成立体宣传新格局。
加强交流合作。引入国际高端节会,实施“引客入豫”工程,推动河南文化旅游走进重点客源地。
提振文化旅游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推动重点国有景区适度降低门票价格,鼓励通过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等措施,拉动旅游消费。
关键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旅游在服务。通过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智慧旅游支撑工程、旅游设施提升工程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旅游强省的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