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刘雅鸣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政协主席张延明
河南大学教授、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
●有黄河文化培“根”铸“魂”,古老郑州将焕发青春气息,更有活力。
●河南大量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郑汴洛当携起手来,打造一条黄河文化黄金旅游带。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引发高度关注。我省怎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本期《总编有约》特邀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政协主席张延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共同交流探讨。
黄河文化滋养黄河岸边的城市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请问张代表有什么感受和理解?
张延明:黄河岸边的郑州,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核心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规划纲要,鼓舞人心。郑州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展示载体和平台,为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主持人:郑州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为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做了很多谋划。要把郑州变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魅力,请问有什么具体抓手?
张延明: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离不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最近考古界有件大事,就是在郑州巩义考古发掘的双槐树遗址。有关专家表示,这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证实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这对当前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历史背景。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谋划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启动编制了重大战略研究、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建设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和项目,立足在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扛起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责任,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让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未来的郑州,应当是古老的城市焕发出青春气息,更美丽,更宜居宜业,更有生机和活力。
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主持人: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底蕴丰厚,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方面,两位有何高见?
苗长虹: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文化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一是要重视保护黄河文化。5000多年文明史,华夏文明在这里连绵不断。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双槐树遗址证明河南的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二是通过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来弘扬黄河文化,比如郑州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开封也在谋划一系列重大项目,目的都是把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三是要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资源很多,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是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要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把五千年悠久文化融汇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中。
张延明:郑州打造黄河历史主地标城市,既有历史渊源,也有文化渊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郑州明确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功能布局,编制实施了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大交通、大开放、大产业、大文化之势,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
具体来讲,郑州将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以“一带三核”(打造黄河文化带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区、黄帝文化核心展示区、郑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区)为抓手,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滩地公园及沿黄慢行系统、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标志性建筑等项目,推进双槐树遗址等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郑州黄河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将黄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项目串成链、连成片,打造点线面结合、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区域,凸显郑州特色,激发和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苗长虹:郑州的谋划布局令人振奋!郑州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文化内涵。郑州有很多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它们,对打造黄河历史主地标城市非常重要。郑州和开封不断同城化,千年古都开封也正在推进一系列文化工程,比如宋都古城保护修缮,谋划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等,充分展现黄河文化中人与自然的互动、斗争、和谐。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黄河精神永流传
主持人:有人说,郑州、洛阳、开封,三座城距离三百里,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三座城市如何互助互帮,共同促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张延明:“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这个说法精准提炼了河南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厚重,也为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指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郑、汴、洛三地可以在文化、交通、旅游、水利等资源上进行整合,打通堵点、形成优势,这对促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强河南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希望我们每个人做黄河精神的弘扬者,从黄河磅礴奔腾的气场和勇往无前的精神上,提升自身境界。做黄河故事的传播者,传递好黄河声音,弘扬好黄河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做黄河生态的捍卫者,发扬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苗长虹:古老厚重的郑州,正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把人流、物流、信息流沟通连接起来,成为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并引起世人关注。眼下,我们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时机,郑、汴、洛不仅是河南的,也是世界的,三座城联手打造黄河文化黄金旅游带,有利于赓续城市文脉,形成历史文化新地标。
主持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年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体现了黄河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苗长虹:抗疫就是一曲新时期的黄河大合唱,河南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成之维艰,来之不易。
张延明: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古老的黄河边,擘画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蓝图。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对外开放三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文字整理 柯杨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