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一个好消息传来,文化和旅游部批复同意在河南省洛阳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由此,我省又新增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上2017年获得批复的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共有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全国第二
6月8日下午,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河南省文旅厅非遗处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含此次批复的2个,即我省的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据悉,我省目前共有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别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2017年2月9日,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会场揭牌,实现了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零的突破。
据介绍,当前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我省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价值高,整体保护得较好。”对于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按照批复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加强指导,在一年内形成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河洛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交汇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和。它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辐射性。
河洛文化当前集中体现在众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中。如以黄河、洛河两岸为主要流传地的河洛神话群;以名人、名物、名地等为信仰对象的信俗;以流传久远、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以洛阳牡丹花会为代表的节庆习俗等。
2011年,“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原河南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近年来,洛阳坚持保护优先,加强文化遗产地方立法保护,实施河洛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探索文物保护“洛阳模式”,推动了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同时坚持活化传承,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示范引领作用,举办非遗展览展示系列活动,2017年起每年评选“河洛大工匠”和“河洛工匠”,先后建成非遗展示馆34个、传习所29个,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
洛阳将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根据申报报告,接下来,洛阳将制定《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纳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争取进入国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并计划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留住河洛乡愁”计划。通过开展“延续文脉”乡愁地方元素挖掘梳理工作、“乡愁乡情”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作、“凝魂聚气”民风民俗展示工作、“记住乡愁”特色旅游体验活动,延续乡村文化根脉。
二是实施“非遗驻校”“非遗驻社区”计划。开展“一校一非遗”手拉手活动,让特色非遗项目长驻校园,为非遗培育后继力量。实施“非遗社区”培育工程,建设新型社区文化形态。
三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计划。对急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予以公布,优先抢救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密集、文化生态良好的村落、乡镇建立目录,进行小型区域性整体保护。为非遗传承人群搭建平台。
四是实施河洛文化弘扬计划。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集中展示包括河洛文化在内的黄河文化。积极承办沿黄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科技+非遗”的手段,讲好非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