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 实习生 郝瑞玲 文/图
2009年,电视剧《走西口》热播,道尽了山西人背井离乡、创业的艰辛与悲凉。
历史上,大批的山西籍商人出关经商成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经商群体—晋商。
现如今,晋商已遍布全国,在万博小商品市场,从事小商品贸易的苏海云身上有着明显的晋商特性:敢于尝试,重感情,以诚立本!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实体店铺生意受到严重冲击,从商28年的苏海云,基于商人敏锐的嗅觉,积极转变思路,整合资源,转型直播卖货,将自己的生意做活了,还给经商的朋友、老乡带来了转机。
起家:
背着两油皮袋的袜子闯河南
在万博小商品市场,苏海云经营着一家100多平的商贸批发门店,而这只是苏海云生意的一角。
苏海云是山西省平遥县人,来河南做生意28年,前16年在新乡,2009年生意拓展到了郑州。
说到苏海云的创业经历,要从20世纪90年代晋商中那一批走南闯北的小商客说起。当时平遥县宁固镇袜子加工厂、个体户发达,当地人外出做生意就是背着两大包袜子闯天下。
苏海云16岁下学,18岁那年成了小商客,用装化肥的油皮袋子装着两大包袜子,跟着姐夫从平遥来到新乡,在新乡火车站附近的路边摆摊售卖。两袋子袜子卖完需要十来天,能卖500元左右。
那是1994年,苏海云回忆。
没过几年,苏海云在新乡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批发门店,销售袜子、衬衣、短裤等针织产品,这算是在新乡稳住了脚。
生意咋样?苏海云说:“在2000年左右,年销售额就能有2000多万元。”
2009年,苏海云生意拓展到郑州,先是在京广路鞋城做了两年鞋生意,而后又将生意拓展到了万博小商品市场。
机遇:
疫情积压的货与直播基地有了匹配
谁都不曾想,今年的春节假期会如此漫长,这对生意人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因为疫情,苏海云在平遥老家隔离了一个半月。他在郑州有几千平的仓库,堆着满满的货,全压着。他下游的商家也压着货,身边经商的朋友、老乡手里也都压着货。
实体经济按下暂停键,直播带货这一新型电商正在默默发力。
先前,苏海云对直播带货并不了解,在平遥老家隔离期间,苏海云开始对直播带货产生了兴趣,每天关注抖音、快手社交新电商平台,一边研究着直播带货,一边琢磨着怎么卖货。
另一边,苏海云所在的万博市场方也在酝酿着用直播带货,来帮助商户摆脱困境,让商户们减少损失。
万博针织饰品城副总经理、万播汇直播基地项目总经理肖俊介绍,万博市场2019年5月就在筹备布局直播新零售,2019年8月万播汇直播基地在万博市场落成,这为疫情以来万博市场商户直播新零售覆盖率增至70%做足了铺垫。
转型:
与网红主播合作,单场最高销售额超100万元
做生意就是“人”“货”“场”,万播汇直播基地合作的有20多位网红,有大量粉丝——“人”有了;万博市场商户手里有大量产品被积压——“货”有了;以前的“场”是市场,现在的“场”是直播平台,“场”也有了。
“人”“货”“场”都有了,这生意就有了。苏海云通过直播基地,不仅把自己的货卖出去了,这位重感情、热心肠的晋商还把朋友们、老乡们积压的货,张罗着在直播间卖。谁成想,货品组合着在直播间卖效果还挺好。
苏海云介绍,5月2日,他与一个50多万粉丝的主播合作,一场直播卖了70多万元,其中有20多万元货是从朋友那组合的货品。事隔两周后,一场直播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
苏海云对产品了解,但是不擅长出镜主播,而是配合网红在直播间设置一些情节,把“老板”的角色搬进直播间里,通常有这样的情节:
主播喊:“老铁们,这件衣服原价39.9,今天老板也在,我帮老铁们砍个价,29.9卖不卖?”
苏海云一般会配合道:“老铁们开心就卖!”
老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线下实体店铺生意受到严重冲击,苏海云及时转型做线上。现在,苏海云通过直播卖货的出货量,已是万博市场的头部大户。
生意经:
性情、感情、生意人的嗅觉
苏海云文化水平不高,浓重的山西口音透着一股憨厚。虽然在河南已闯荡28年,但仍保留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苏海云因故走开,走之前意犹未尽重点强调:诚信赢天下,产品决定成败。
他还向记者透露了最新总结的经营理念:线上带动线下,线下引流线上。通过线上卖线下的货,线下把身边经商朋友、老乡的货组合到线上卖。
组货的理念也是他转型直播卖货总结出的,苏海云卖针织品,日用百货,但他能将朋友、老乡的食品、电器、化妆品组到一起在直播间卖。
关于组货的技巧,苏海云归纳了四条心得:首先是基于生意人灵敏的嗅觉;其次对产品质量把控的能力,能相互组货,是对其产品的认可;还有生意场上的兄弟情,有些货他卖可能不赚钱,或朋友交给他卖,朋友不赚钱,但为了把一场直播的货组好,不赚钱也要组;最后是开发新产品,比如一条女款短裤,加一层蕾丝就是新的产品,也许就能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