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悦生图片由郑州市园林局提供
从“风沙之城”到“绿城”,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郑州的绿色文章越做越大,城市绿地面积快速增加,园林绿化布局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几年郑州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开展增量提质、生态修复,市民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
目前,郑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各类公园绿地1129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逐年提升,林荫路长度2330多公里。在铁路沿线、河渠两岸、快速通道等31条道路上,建成了全长约3588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绿道网络系统。
园林绿化升级之路:建设标准越来越高
老郑州人都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郑州曾是一座被风沙包围的城市。当时郑州人有个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随后,郑州大面积种植法桐,郑州街头的主色调开始慢慢变成了绿色。
1959年,郑州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因绿化覆盖率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赢得了“绿城”的美誉。2006年,郑州又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为让绿城更绿,让家园更美,2011年,郑州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落实。
2012年,郑州市政府研究制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并要求市园林部门牵头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新年上班第一天,郑州市委、市政府都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大会,对全年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和创建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2018年2月,郑州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印发《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全面掀起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高潮。
2020年1月22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建城〔2020〕17号),郑州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继南宁、杭州之后又一个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会以上城市。
绿地面积快速提升:带给市民更多清凉
夏日里,河边、公园、林荫路成为郑州市民纳凉休闲的首选之地,尤其是进入公园内会感觉温度下降了好几度。市民的这些获得感,得益于郑州绿地面积的快速提升。
近三年来,郑州市、区两级财政投资135亿元,用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市区绿地面积从原来每年新增10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500万平方米,到现在每年以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城市绿量得到大幅提升。郑州的贾鲁河生态景观改造、一环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改造、公园拆墙透绿行动,让市区的绿地面积与市民更亲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按照老城区每15平方公里、新城区每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一个面积150亩以上综合公园的标准,近几年来,郑州共建成27个综合公园和29个专类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2018年至2019年郑州共建成公园、微公园、小游园811个。
目前,郑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绿地1129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逐年提升,特别是郑东新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打造了“在公园中建城市”的郑州样本。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修复步伐加快
近几年,郑州全面提升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先后命名省、市、区三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1289个,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62.5%。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对2002年前投入使用的180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梳理,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区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林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近年来,郑州市将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先后对东风渠、熊耳河等11条河流进行疏浚改造,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建成了全长296.5公里的滨河生态长廊,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特别是2017年启动的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64亿元,对流经郑州市的96公里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新增绿地面积2095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
此外,郑州还以法桐为主基调,建成了全长2330公里的林荫路,特别是金水路、嵩山路、中原路、人民路等主次干道,高大的法桐遮天蔽日,不但在炎炎夏日为市民群众带去一份清凉,更是吸引成群的鹭鸟在此筑巢安家,成为市民群众骑行休憩的新去处。
努力打造公园城市:推门见绿开窗见景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郑州获得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称号,但是今后在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上的脚步不会停歇。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的原则,努力打造郑州亮点,深化巩固创建成果。
郑州还将进一步完善绿道内的标志标线、休憩设施、城市家具,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绿道的系统性、连通性和亲民性,培育形成“郑州特色”。深化生态修复,按照住建部城市生态修复标准,持续深化贾鲁河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铁路沿线城市修补水平,总结工作经验,加快打造“郑州品牌”。拓展管理模式,继续深化“路长制”管理模式的长期探索和完善,并对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尽快形成“郑州模式”。
此外,郑州将努力建设公园城市,围绕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千园”的目标,结合公园覆盖盲区,持续推进公园、微公园、小游园建设,强化中原、二七、金水等老城区公园游园的均衡分布,完善公园功能设施,开展“最美道路、最美街区、最美公园、最美游园”等“四美”评比竞赛,推进特色园林建设,让市民群众真正实现“推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美好愿望,在全市加快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形成“郑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