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城东风,正在加速构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新蓝图。

7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推动郑州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市协同发展,与洛阳副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此之前的6月25日,许昌东站主体工程刚刚完工,郑许一体化的先导工程迎来新进展。

一条城铁把郑汴连在一起.jpg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相差明显。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核心,郑州大都市区该如何带动引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多点带动的格局将如何形成?

许昌东站主体工程完工

郑许一体化先导工程迎新进展

日前,郑许市域铁路取得新进展——许昌东站主体工程完工,附属结构施工已经展开。

据项目人员介绍,二期工程的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于6月25日浇筑完毕,标志着许昌东站主体工程完工。

记者了解到,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全长33.7公里。截至6月底,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已完成主体工程的车站即将进入装修阶段,地下区间已实现全部贯通,高架区间正进行架梁施工,预计7月份开始进行轨道工程施工。

这只是郑许一体化的先导工程。

根据《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许昌市中心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中牟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为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

《规划》构建了“一轴双核三区”的发展格局:一轴,即郑许纵向发展轴;双核,即郑州中心城区和许昌中心城区;三区,即依托郑许一体化主轴,突出周边区域特色,构建生态养生功能区、产业转型和都市体验功能区、生态物流融合功能区三个特色功能协同区。

在当地人士看来,郑许一体化,有利于发挥郑许区位毗邻、战略设施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等基础条件。一方面,许昌制造业比较发达、中德合作先行等基础优势,可以为郑州“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打造开放高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许昌承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强大辐射能力,可以通过门户枢纽延伸拓展带动豫南发展。

此外,郑许一体化还有利于发挥郑许城镇连绵、节点城镇实力突出的承载能力,高效率集聚经济实力、膨胀人口规模。郑许之间多为平原的自然禀赋、国家赋予的重点开发空间的优势条件,也有助于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城市化。

郑州大都市区“1+4”一体化发展

5市协同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

郑许一体化,是郑州大都市区“1+4”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大都市区“1+4”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中心城区,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是中原城市群中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根据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达到2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9万元。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到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

事实上,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相比于2019年刚完成规划的郑许一体化,郑汴一体化早已走在前面。

早在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及“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明确将郑汴新区列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

2017年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要求郑州“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

201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批准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开封与郑州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如今,郑汴城市快速通道——郑开大道早已通车,郑开城际铁路也于2014年正式开通运营。郑州开封两地还实现了金融同城,通过银行业存、贷、汇等基本业务同城,加快两市资金流动速度,降低流动成本,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郑焦一体化的脚步也正在逐步加快。

记者获悉,郑州大都市区内,5市协同,以跨区域交通廊道和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为重点,全面推进郑开双创走廊、开港、许港、郑新、郑焦等重点产业带建设,打造5000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3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千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加速构建支撑郑州大都市区功能布局优化的主骨架和促进产业链式发展的主平台。

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2020年7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市召开的专题会议,提到推动郑州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市协同发展,与洛阳副中心城市的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根据《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一方面要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支持郑州加快现代物流中枢、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深化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拓展郑州大都市区承载发展要素空间。

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发挥洛阳高端制造业、特色文旅业辐射带动功能,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推动洛阳高铁枢纽建设,全面提升洛阳发展要素综合承载力。

同时,支持各区域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强化多点带动。

《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平顶山、鹤壁、漯河、驻马店等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错位发展。支持南阳、信阳、商丘、周口、濮阳、安阳、三门峡、济源等省界城市对接周边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纳集聚能力。

在多点带动的发展格局中,郑州大都市区显然是核心。

在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已对郑州大都市区赋予了“国家定位”。

《规划》明确指出郑州大都市区是“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核心。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提升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门户,促进与大都市区核心区联动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同样提到增强郑州辐射带动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

各城市产业结构相差明显

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待解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相差明显。西部地区是多山区,城市多为资源型城市,如平顶山、济源、洛阳,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蕴藏丰富;而东部地区多为平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工业基础薄弱。

各城市间如何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中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看来,目前郑州作为郑州大都市区的“主核心”城市,其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开封、许昌、新乡和焦作作为“次核心”,很难与郑州形成辐射效应的交互叠加,大都市区的纵深腹地还存在大量城市辐射的“真空”地带。

对此,王建国表示,就近期看,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首要任务是做大做强郑州,关键是扩容郑州中心城区,进一步提升郑州城市能级。

数据显示,郑州市域面积7446平方公里,低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国家中心城市。

王建国认为,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从行政版图上实现战略性突破,尽快撤县市相应建区,相对远期甚至可考虑实现郑汴融城发展,以此实现郑州大都市区主核心城市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市场容量的超常扩容,进而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宽领域优化空间格局、高效配置资源、谋划更大发展,最大限度释放主核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大大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郑州大都市区之外,中原城市群发展还需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多点带动。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持包括安阳、商丘、南阳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同时,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工业基础较好的漯河、济源等城市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壮大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支持周口、信阳、驻马店等传统农区城市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边界的前提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人口集聚。支持平顶山、鹤壁、濮阳、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尧|文 许俊文|摄影)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