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记者 宁田甜
“退休后为打发无聊的时光,买来钢琴消遣。为避免打扰邻居,专门挑选白天合适时段弹奏一会儿。即便这样,还是招来了楼下一邻居的强烈阻挠。”10月13日,郑州市民小云(化名)向大河报反映,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都生活在和楼下邻居“较劲”的痛苦中。
就这样,退休后想用钢琴陶冶情操和打发时光的她,日常生活却因一架钢琴受到严重影响,无比郁闷。
由此,大家或许会问,居民在家究竟能否弹钢琴等乐器?在家弹奏乐器或使用音响的法律界限究竟在哪?邻里之间的生活噪音纠纷如何化解?
○无法弹奏的钢琴
小云家住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为退休后图个清静,她独居。一般会在周末和儿孙们相聚。退休后的这一年来,对于她来说,生活里没有一点阳光。
2020年11月退休的她,闲来无事,于当年12月份买来一架钢琴。为不打扰到邻居,她专门了解一下,“按照相关规定,晚上12点以后和早上6点前不能弹奏。为最大限度不打扰邻居,一般上午10点前和晚上9点后我都不弹。因担心邻居们有的起的晚或睡得早,所以我一般只在上午10点后中午12点前和下午4、5点后和晚上9点前弹奏。有时弹几十分钟,最多时也就俩小时。而且还是用的弱音版。”
张女士说,她弹琴的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不会太影响邻居们。
但是,就在她买来钢琴弹几天后,烦恼开始了。
家住22层的小云被楼下一女邻居敲门制止,认为她的钢琴声“烦扰”了对方,而对方称自个有心脏病,听不了这声音。
三番五次,俩人为此恼羞成怒。
为阻止她弹钢琴,小云称,楼下这位女邻居从2020年12月份至今年3、4月份,“砸我房门16次。我都有记录。只要我弹,她就砸门。”
更严重的是,有一次,楼下这位邻居把她家房门摔坏了,还为此赔偿了她钱。
为解决这一问题,先后惊动过物业、社区和警察来调解。但这些办法都没用,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无奈,小云称,她曾想着都是邻居,以和为贵。她曾多次向这位她口中的“大姐”示好,邀请其一起弹奏,一起玩。中间也想过其他办法试图解决问题,但依然行不通。
后来,楼下这位邻居还买来塑料泡沫,要封住她家钢琴。
“除此之外,今年四月份,我还发现这位邻居还买来震楼器。可以遥控那种,让唱啥唱啥。还能大喊大叫。什么声音都有。我一弹,她就整出来各种噪音。后来,我不弹了,她依然这样。后来警察物业想进门协调,她都不见。”小云称,后来,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她80多岁的老母亲搬去她那住后,对楼下邻居倒腾的声音也是苦不堪言,“后来,我老母亲去世了。因为楼下的噪音,现在,我卧室睡不了觉。我现在都是找地方打地铺勉强休息。正常的日子都过不了。”
小云称,对方曾给出解决办法是,让她装隔音墙。但她房子装修好了不可能再加装。不然,就是要求将钢琴放厕所或主卧床头位置,这个她也无法接受,因为她家卧室本来就小,只能放床和床头柜。要么就是楼下邻居在家,她不能弹。或者,向其公开赔礼道歉后,规定每天只能弹一个小时。
这些要求,小云称,她都无法接受。
“我是正常人。不是犯人需要被这么限制。而且,弹钢琴也是分心情的。”小云说,如果她家是开的钢琴学校天天弹,或者是不考虑邻居感受,随意弹,邻居不愿意她还理解。她在很注意对邻居影响的前提下弹钢琴,“不违法不违纪,正常生活却这么难,理解不了。”
小云称,她也是喜欢安静的一个人。
“但作为邻居来说,你对声音特别敏感,总不能对别人要求太多。只要不是恶意的而是正常生活发出的声音,不应该受到如此无理的限制。”小云说,为解决问题,几乎所有能想的办法她都想过了,没用。甚至还有人建议她要不要增买一架电子琴,声音调小一点。她也试图考虑过,但家里地方有限,也没地方放。
有关此事,能否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小云称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因太牵扯精力和时间,她始终没有走那一步。
“一直以来,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让我的生活很痛苦。”小云称。
针对小云的说法,大河报记者试图向其楼下女邻居求证并了解情况。
但大河报记者拨通电话后,对方直接表示:“不方便沟通,我不和你沟通。”
之后还没等记者把话说完,对方便直接挂断了电话。
○三方努力却协调不了
10月12日,小云所在小区物业人员告诉大河报记者,小云退休后有弹琴的习惯,一般上午下午会弹一会,而楼下邻居却称心脏不舒服听不了那个声音。后来,在楼下邻居的要求下,小云在钢琴腿下垫了2公分的隔音垫,但效果不佳,楼下邻居依旧不满。于是,楼下邻居也制造噪音影响楼上,弄得小云苦不堪言。为此,双方没少报警。物业也协调过多次,都无济于事。现在物业一直想约小云楼下邻居继续协调此事,但一直约不上,“见不到人。”
就这件事来说,该物业人员认为,小云并非在大早上或大晚上弹奏,“其实也没啥。”
物业人员说,该小区有很多弹钢琴的业主,也都没有相关投诉,就这两家业主之间,因为钢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物业也曾联系过社区协调,实在令人头疼。
○邻里生活噪音引发的“战争”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其实,此类生活噪音有很多。比如夜半邻居打麻将和小区内的广场舞、邻居装修等产生的生活噪音等,极易引发邻里纠纷,有时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大河报记者,以前媳妇怀孕时正值夏天,需要按时午休养胎。而楼上修下水管道时却不顾楼下邻居感受,中午1点就开始电钻,刺耳的声音惹怒了刚躺下休息的媳妇。结果,身怀六甲的媳妇挺着肚子上去和邻居理论,还气得当场摔了矿泉水瓶。可把他吓坏了。当时也是惊动了物业调解。后来他发现业主群里的邻居们都很注意这方面,一旦家里有个维修需要电钻啥的,都会礼貌地主动在群里“抱歉”一下,邻居们也因此在这方面多了沟通,增加了和谐。但因为生活噪音的不和谐因素还是很多,比如有老人喜欢一大早在小区门口小广场跳舞锻炼身体,开足了音量,而一些居民却喜欢安静,接受不了,为此差点大动干戈。
○此类纠纷如何破局?
而解决像此类邻里噪音纠纷,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大多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协商与调解。因为通常情况下,邻居噪音大多是生活噪音,如狗吠猫叫、深夜歌声、打麻将声等等。这时,和邻居友好协商,说明情况,邻居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就会注意减少噪音,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倘若交流后,邻居噪音依旧,受害人可以报警,由警方介入处理。
在遭遇到邻居噪音扰民的,也无法劝止的,直接报警就可以了。当然了,出于维护邻居关系等因素考虑,邻居噪音扰民,双方有无法协商的,可以先通过物管或居委会等进行调解处理,而不是直接报警处理。倘若邻居屡劝不止的,就果断报警。
而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法院诉讼。
因为,据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在实践生活中,某些个别邻居就是我行我素,劝说无效依旧制造噪音,严重影响他人休息及身体健康,这时受害人就可以收集证据资料到法院起诉,要求邻居停止制造噪音并赔偿损失。
然而,对于像小云和楼下邻居的这一矛盾而言,显然,前者方法用过了,并不奏效。
○居民在家中使用乐器的法律界限究竟在哪?
大河报记者查阅发现,2006年12月1日施行的《郑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下称《办法》第五章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第32规定,居民家庭使用音响器材、各类乐器或进行其他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防止干扰四邻。
但该《办法》中,并没有说居民不可以在家中演奏乐器,只要求控制音量。
而大河报记者仔细查阅2018年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发现,第46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也就是说,国家上述法律有关这条的规定中,除了要求“应当控制音量”外,还多了一条“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而一旦出现邻里噪音纠纷如何解决?郑州《办法》中也给出了相应条款: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按照《民法典》和《治安管理条例》,楼下邻居后来的行为也违法了。”小云说,她为此研究了很多法律法规。
○噪声污染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建议国家出台易操作的认定标准
对此,河南英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钰涛说,生活当中,合适的时间段内弹奏钢琴不能算噪音。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的总称。一般居住在商业区,白天55分贝以上,夜间45分贝以上属于噪音。但是弹奏钢琴的时间段不恰当的话,可能会对敏感人群造成不当影响而厌倦、烦躁。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当事人在弹奏钢琴的时候应当注意时间段,尽量避免在休息时间弹奏,不影响其他人休息、学习。如果在敏感时间段弹奏影响到其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进行赔偿。
河南嘉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志刚认为,依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的规定,噪声污染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噪声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
此事中,小云的行为和楼下邻居后来的行为,如果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无论由谁引起,均构成侵权。但实践中,此类纠纷取证难度大,维权成本也较高。
对噪声是否超过国家标准,通常需要由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或者由司法鉴定机构作噪声损害鉴定;而噪声是否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既要考虑社会上的普遍观念,也考虑被干扰人的主观感受。
彻底解决噪声污染难题,徐志刚建议,需要国家出台明确且易操作的认定标准,执法机关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当然,更需要社会公众理性看待噪声污染。与其他污染相比,噪声污染虽无形,但更容易造成精神焦虑,这也是市面上“震楼器”这种奇葩产品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