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承包的耕地上建个鱼塘,这样可行吗?11月9日,惠济区自然资源局花园口执法所工作人员王建华给大河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侵占耕地建鱼塘”的处理案例。
“我们9月底巡查的时候,发现村民马某某没办理任何手续,就在马庄村西、索须河南岸耕地上开挖鱼塘3亩,还给周边居民埋下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王建华说,随后,执法人员对马某某进行约谈,并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但他不听劝告,继续施工。”
经过一段时间协调无果后,11月4日,花园口执法所组织迎宾路街道、马庄村村委会联合行动,调用两台挖掘机对该鱼塘予以填埋,恢复其原貌,制止了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这并不是个例,据王建华介绍,2021年10月30日开始,惠济区全区范围内正式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
严查违规“生态农业”、占用耕地“造湖造景”等行为
记者了解到,《惠济区2021年度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主要对2017年1月1日以来,全区未批先建、私搭乱建等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全面清查治理,做到“全覆盖、零库存”,严厉查处违法用地建设行为。
此外,还将对用地手续不全的公益类项目,逐宗制定整改方案,相关部门督促用地单位加快补办用地手续。
具体整治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特别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
以及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搞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园区建设,规模经营等农业开发名义占用农村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
还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工程、产业集聚区违法占地行为、以各种名义进行的“造湖造景”违法占地行为等。
此次整治行动已于11月7日完成调查摸排工作,11月8日— 11月23日为集中整治阶段,涉及私搭乱建不符合相关规划的,坚决拆除整治,占用耕地的复耕到位。
“各镇(街道)每周向区资源规划分局报送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情况告,严格落实‘零报告’,区资源规划分局每周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情况进行通报。”王建华介绍称,各镇(街道)还将加强巡查,建立动态巡查台账,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尤其是“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治。
此外,各类政府投资、社会公益、道路、绿化以及省市区重大项目等用地行为,凡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及时制止停工,责令用地单位尽快完善用地手续后动工建设,同时报告区政府有关情况形成台账,发改、资源规划、住建、环保等部门协同配合,挂图作战,对各类项目应保尽保、快速落地。
对违法用地行为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问责,对占用耕地面积大、性质恶劣的违法用地行为强力打击,移交公安等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关责任。
只要占地动工,地表变化难逃“天眼”监控
据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惠济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惠济区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建立了惠济区(2017-2021年)违法用地专项行动整治台账,其中检测到违法用地共47宗,面积676.16亩,涉及耕地90.22亩,基本农田11.81亩。
这些违法用地都是如何发现的?
“执法人员巡查只是一方面,我们还有高科技‘天眼’帮忙。”上述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执法人员配备的地籍库系统,“只要土地登记信息为耕地,没有合法变更为建设用地,一旦被拍到改变耕地用途,就会被发现并处理。”
这些地表变化图片由卫星拍摄,简称卫片,如同“天眼”一样,能将各种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的情况一览无遗。
具体工作原理为:自然资源部通过卫星对全国范围内土地拍摄照片影像,并与上一轮拍摄的照片影像进行比对,图片影像中发生变化的地方进行圈注提取分季度下发,这些提取圈注下发的地块叫图斑。这些图斑需要基层自然资源部门通过核查软件及时到现场拍照核查、内业分析定性,核实是否有违法行为发生。
“比如其中一张卫片4101083692号,是2011年江山路街道师家河村村民建造的某鱼塘管理房,这个鱼塘管理房本来不在图斑,所以后期翻建、加建就被会拍成卫片。”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核实后,这个鱼塘管理房就被依法拆除了。
卫星那么远,土地范围那么大,只占小一块地,它看得清楚吗?基于此疑惑,不少违法占地人员会报有侥幸心理。
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我国卫星拍摄照片的分辨率是1米到2.5米级,只要与上一轮的照片发生了变化,都会被卫星监测到。
在该工作人员展示的地籍库系统,记者看到卫片影像图片上,地上的房屋、田块、湾塘、道路清晰可见,街道上的树木、田里的塑料大棚都可以放大查看。
“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势在必行,所以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违法占地一定会被发现,违建也会被依法拆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大河报记者 冯子雍 通讯员 李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