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随处可见有关苏轼的雕像资料图
河南人的口音变化最快
辛永芬介绍,在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口音变化是最快的,宋朝时的河南话还是8个声调,到了明朝就变成了5个声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元朝到明朝的历史社会动荡和朝代更迭。
辛永芬认为,我们现在熟悉的河南话口音是从明朝时期开始逐渐定型的,张新俊的观点却是现代的河南话,除了林州话体系外,跟中古语几乎没有太多关系,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元明时期的社会动荡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使得中原地区的口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朝中期以后,社会逐步稳定下来,中原地区的语言也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咱们现在熟悉的口音。
为何单单要把林州话拎出来?原来林州话和河南话并不属于同一语系,林州话属于晋语,也和闽南语、广东话一样保留了较多的古语成分,有学者认为,林州之所以能够把古音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其地理原因所致,河南虽大部分地处平原,但林州位于太行山脉,大部分地处山峦,交通闭塞,使得古老的音韵得以延续和保留。
有热爱古诗词的读者会发现,很多诗词用现代普通话朗读并不押韵,反而福建客家话、广东话朗读会更显韵律,这种现象也有理论依据支撑。辛永芬解释,福建两广地区的方言更接近于古代语言,因为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两个地区的变化比较慢,保留了更多的古语成分。因此就有了“不是古人说粤语,而是粤人说古语”的说法。
张新俊介绍,福建两广地区的方言也在不断变化,不能与古语画等号,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从历史人口迁徙来看,福建两广的居民很多都是南宋以后的中原人迁移而至,与外界接触少,语言融合慢,所以较多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读音。另外,很多古诗词都是根据南宋刘渊的《平水韵》来进行平仄押韵的,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必须遵从,不然就通不过科举考试。《平水韵》是根据中古音系统编撰而成,结合上述原因,所以我们就感觉很多古诗词用福建两广地区的方言朗读顺口了。”
宋代官话向现代普通话演变的特点
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宋代官话向现代普通话演变的几个特点:
1.入声消失。入声就是一种音节末尾的辅音,又称入声韵尾。主要有-p、-t、-k这三种入声韵尾。此一特点在如今官话区几乎完全消失,只在南方方言区有所保留。
2.g、k、h声母的颚化。很多汉字原本为g、k、h声母,但在普通话中都变为j、q、x。比如视频中:巧(古音kao或kiao,变为qiao)、间(gan→jian)、期(ki→qi)、桥(kiao→qiao)、久(giu→jiu)、岂(ki→qi)。
3.双唇鼻韵消失。普通话有前后鼻音之分(-n、-ng),但在古代还有第三种鼻音韵,即双唇鼻音(-m)。注意,此m不是做声母,而是韵母。例:金(gim→jin)。
4.m声母变为w声母。很多字古代是m声母,如今变为w。如视频中“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无”字,古音为mu。粤语为mou。
粤语保留的古汉语词汇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
解说:“食”是广东话,广东人把“吃饭”说成“食饭”;“肥”也是广东话,苏轼的意思是“胖”,粤语把“胖”称“肥”,胖人叫作“肥佬”。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解说:“樽”是粤语,广东人把瓶子都称作“樽”。酒瓶子,广东人称作“酒樽”。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解说:广东人把“天气冷”说成“天气冻”。“天气好冷”说成“天气好鬼冻”。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解说:广东人把“多少”说成“几多”,是问数量时的常用语。例如问人:“多少钱?”广东人说成:“几多钱?”
原标题:
不是古人说粤语,而是粤人说古语?
中原历史上人口迁徙多口音变化快 福建两广方言更接近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