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钊 王耀成 通讯员 王召辉
编者按:
这几天,众多大学生怀揣激情与梦想,告别家乡,踏进新学堂。
对袁创奇和袁梦豪这对来自驻马店农村的兄弟来说,挥别父母的双手或许不那么轻松,离别故园的脚步或许会有些沉重。
多搬一块砖,多挣不到两分钱——为了攒够俩儿子大学学费,小学没毕业的中年汉子袁建军,得付出多少气力和坚持?那一块块烫手的红砖和父亲比红砖还要滚烫的汗珠,一定会像一幅用火笔制作的烙画,永远镌刻在兄弟俩心头,让他们今生都无法抹去这份爱与牵挂。
令人高兴的是,眼下,村委正帮兄弟俩申请助学贷款,相关部门也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每天搬砖万块,农民父亲“搬出”俩大学生……
阅读提示
上蔡县一砖窑场,成垛的红砖刚烧好,摸着还有些儿烫手,但43岁袁建军一咬牙,还是钻到窑室内,把烧好的砖搬出去装车。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再过几天,家里的两个孩子要去上大学,每年一万五千多块钱的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多搬一块砖,就可以给孩子多挣一分五的学费。
今年高考,两个孩子袁创奇和袁梦豪以超过一本线几十分的优异成绩,双双考上大学。二儿子袁创奇以585分的成绩被211、双一流大学大连海事学院录取。大儿子袁梦豪以571分的成绩被河北大学录取。
多搬一块砖 多挣一分五
上蔡县邵店镇刘庄村袁庄村民组西头,袁建军家就住在这儿。
袁建军小学四年级辍学,妻子张洪耐初中一年级辍学。因为文化浅,夫妻俩在外打工吃了不少苦。
“没学问,没技术,在外头打工没人要,后来只能到建筑队打个小工。”提及在外打工,袁建军心酸难过,“老板还拖欠工资,拖欠上一年很正常。”
正因为如此,袁建军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
2016年,袁建军、张洪耐夫妇的两个孩子都开始读高中,两人的学费、杂费、生活费加在一起,经济压力陡然上升。袁建军在建筑工地干杂工,一个月挣两三千块钱。然而,外出打工都是季节工,一年最多出去两次,除了给孩子交学费和生活费,几乎没有什么结余。
2018年,大儿子袁梦豪考上了二本江西农业大学,孩子不满意。袁建军和妻子二话没说,支持孩子复读,来年考个好学校。
不过,袁建军比谁都清楚,等到第二年,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指望自己在建筑队打工和妻子打零工挣的一点钱,远远不够。
袁建军想到了砖窑场。
砖窑场的活,又脏又累,尤其是搬砖,还要经受住高温的煎熬。和其他人一样,袁建军不愿意搬砖,但又不得不搬砖。因为,搬砖干得多挣的多,一天比在建筑队多挣四五十块钱。
2019年春节刚过,袁建军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来到了在家附近的砖窑场搬砖。
“为的就是给将来考大学的两个孩子挣学费和生活费。”袁建军憨憨一笑,“搬一块砖一分五,一天可以搬一万块,装两四轮车,挣个一百四五十块。”
顶着高温、进窑搬砖、装车,袁建军的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到了伏天,有人嫌天热,就少干点儿,还有人干脆就不干了,袁建军始终没有停下搬砖的脚步,儿子的学费激励着他继续干活。“天热的时候,浑身湿透,汗水流进眼里,睁不开眼,眼辣的难受。尤其是钻进窑洞,温度更高,里面的降温设施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带着防护手套搬砖还烧手。”
一块砖一分五,每天一万块砖,一个月就是30万块。靠着一块块砖的累积,袁建军在给孩子积攒着学费和生活费。
“别人干累了就歇,我不能歇,我得给孩子挣钱。”袁建军给自己订的有目标,每天不少于一万块砖。
一个月下来,好的时候,能挣个四千多块钱,袁建军很知足。他粗略地算了一下,除去孩子当时正在上高中的生活费,一个月还能攒个千把块钱。
少花一分钱,就是给孩子多攒一分钱。生活中,袁建军很节俭。在砖窑场干活,别人干累了,都是喝绿茶、矿泉水,他随身带的是大杯子,喝自己带的凉开水。
在砖窑场干活,整天和砖头打交道,伤着碰着是常有的事。袁建军的额头、胳膊,至今还有几个大伤疤。
“有一次,和他搭班的同事一不小心,砖头碰到了胳膊,伤口裂得像小孩子嘴。”妻子张洪耐心疼地说,“他舍不得花钱缝针,就到诊所里包包,然后又去干活。”
兄弟俩争气苦读 圆梦一本大学
小学没毕业的袁建军,靠在窑场搬砖,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这在袁庄当地传为佳话。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是6月25日凌晨,袁建军全家一夜没合眼,当看到成绩那一刻,这个坚强的汉子流泪了:大儿子袁梦豪高考成绩571分,二儿子袁创奇高考成绩585分。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向节俭的袁建军破例,在外面买了四个小菜,还花十块钱买了两瓶葡萄酒,全家人举杯庆祝。
每瓶五块钱的葡萄酒,对他们来说,已经够奢侈了。“好的喝不起。”袁建军自我解嘲。
“老大袁梦豪聪明,上中学的时候,数学经常名列前茅,被班里的学生称为“数学大王”。和哥哥相比,老二袁创奇有点儿笨,比较听话。”张洪耐给记者介绍。
“俺俩没学问,想着让小孩好好学。”袁建军说,“外出打工,受气受累,干一天,累得腰酸腿痛,才挣个一百多块钱。”
受此影响,从上小学开始,袁创奇学习就很努力。读小学的时候,老大聪明,学习成绩好,怎样鼓励老二学习呢?当时在武汉服装厂打工的张洪耐,听同事讲了一个真事,说有两兄弟,哥哥聪明,弟弟笨,但弟弟努力学,结果老二考上了,老大没考上。她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就讲给当时还在读小学的袁创奇。
“我给他讲这个事,他记心里了。当时,老二还小,他说,不就是那个笨的考上大学了吗?妈,我要跟老二学习,考上大学。”张洪耐没想到,就是这个故事激励了孩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那以后,袁创奇学习更加勤奋。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写字,作业做不完不吃饭。
直到现在,张洪耐还记得老二袁创奇有一次生病,挂着针还不忘记看书。从上高中开始,袁创奇靠着踏实、勤奋,成绩开始超过哥哥袁梦豪。
在家里堂屋东西两面墙上,贴满了奖状,这是哥俩从小到大学习的见证,更是对父亲袁建军外出打工,搬砖挣钱的回报。
“你考上大学了,给你买好吃的。”两个孩子高三期间,老实巴交的袁建军还是像小时候哄兄弟俩那样给儿子加油。
从高三开始,兄弟俩就定下了目标,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大比拼。成绩揭晓,每个人都超出一本线几十分,金榜题名。
搬砖的袁建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夫妻俩终于实现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想。
村委帮孩子申请助学贷款 他决定继续搬砖给两儿挣生活费
这几天,袁建军闪着了腰,他忍着痛,还在忙着到窑场搬砖。他粗略算了一下,这几个月,搬了有一千多万块砖,除去家庭开支,还攒下一万多块钱,显然,这还不够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得知袁家一下子出来两个大学生,亲戚朋友都很高兴,知道孩子上学花销大,你200,我300,他400地拿钱。“十个人抬一个人好抬,一个人抬十个人不好抬。”农村人都懂这个理儿,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钱不够,张洪耐硬着头皮,从哥哥那儿借了5000块,终于凑够了今年的学杂费。
得知袁建军一家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刘庄村委和省广电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先权高度重视。村委表示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帮助两个孩子申请助学贷款;省广电局表示将利用捐赠给刘庄村的扶贫扶智资金,对两个孩子进行一定的生活资助,帮助解决上学困难。
家庭条件不好,两个孩子很懂事,上高中时的拉杆箱角磨烂,外面的布都张开了,兄弟俩准备再用胶水粘粘,这样还能用。
“你看,俺的老二,到现在还穿着校服,他省得很,不让买。你看他脚上的凉鞋,底子都烂了,还舍不得扔。”张洪耐指着老二的衣服和鞋子给记者看。
“这些衣服还能穿,凉鞋在家穿,也没人笑话。”袁创奇笑了笑。他知道家里为了供哥哥和自己读书,花很多钱,不愿意给家里添麻烦。
有一次,裤腿烂了,张洪耐说再帮儿子买一条。儿子坚持让缝缝再穿。后来实在不能穿了,儿子就让妈妈把裤腿剪掉当大裤头穿。
再过几天,老大袁梦豪就要去河北大学报到。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袁建军说,孩子一辈子就这一回,他请了假,准备亲自送孩子上学。
在大城市学习,生活费高,袁建军说,等送孩子回来,他还要去砖窑场搬砖,“一块一分五,每天一万块,一天一百五。”妻子张洪耐已经做好了外出打工的准备,夫妻同心,同舟共济,给两个孩子挣生活费和来年的学费。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