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刘瑞朝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太阳落下,星月升起,大地沉睡,而游兴正浓。老家河南披上夜色,便有了另一种风味。河南省政协委员刘海潮建议说,我省应大力开发夜游产品、打造夜游精品品牌,可以有效提升我省旅游品质和旅游综合收入。
夜间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旅游目的地发展升级的新模式
何为夜间旅游?指的是从日落到深夜(一般是指18时到24时之间),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活动,包括欣赏夜景、游览景点、参加夜间娱乐项目等内容。随着人民群众旅游需求不断变化升级和旅游市场持续发展成熟,夜间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旅游目的地发展升级的新模式,夜游经济发展水平也被视为现代城市活力和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根据了解,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将夜间旅游作为其展示魅力的重要舞台。如上海的黄浦江夜游、外滩夜景,南京的夫子庙夜游等。
重点关注18岁~35岁中青年消费群体打造“食住行游购娱”等全链条
我省应如何发展夜间旅游呢?刘海潮建议说,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夜游产业的宏观指导,重点在组织、规划、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发力。引导县区、景区提炼主题、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相互借力、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各地应打造核心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关注夜间消费的主力群体,尤其是18岁~35岁间的中青年消费群体,推出适应其口味的产品。探索景区、街区、园区与本地休闲消费相结合,推动文化演出院团演出作品与旅游市场相结合,以院团演出市场的旅游化带动夜游,增加演出上座率和游客夜间消费。
坚持“景区即城市”的理念,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的完善做文章,拓展景区服务功能,重点抓好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需求。坚持“城市即景区”,加强城市照明规划策划设计开发,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将城市景观带打造成靓丽风景线,与景区照明相互呼应。
另外,完善停车场、咨询网点、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厕、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以及超市、商场等商业机构延长服务时间,为“不夜城”充实服务内涵,形成夜游的强大支撑。
■延伸:河南的夜间旅游问题在哪儿?
夜间旅游项目产品单一缺创意旅游链条短小留不住人
刘海潮说:
一是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表现为各景区、街区在夜游项目开发和产品打造上相互割裂,缺乏统一规划,缺少联动。
二是产品单一,缺乏创意。春节期间大多都在举办灯笼展,夏季都在做美食节,多家景区同时都在做灯光秀,彼此之间客源市场高度重叠,“都在切蛋糕,没人做蛋糕”。科技元素、文化元素融入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产品缺乏时尚性导致高端客群偏少。
三是链条短小,缺乏效益。在景区层面,只有个别龙头景区开发了剧目表演、灯光秀、美食展、住宿等服务链条,能满足游客夜间“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休闲需求。在城市层面,与夜游密切相关的公交、公厕、停车场、咨询网点、游步道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小吃夜市、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的服务标准还不高,影响了游客体验感、消费意愿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