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2022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起步之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贯彻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收官之年”。
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两会报道团成员,3月1日起,大河财立方正式“云”启全国两会报道,再度重磅推出“全国两会财经访谈”系列报道,围绕代表委员5年履职故事,以文图、视频、Vlog等融媒体形式,讲好河南财经故事,传递两会“好声音”。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 贾永标 文 朱哲 摄像剪辑)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成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这样写道。
1992年,辞去公职的河南农大毕业生秦英林在南阳开启了他的养猪之路。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牧原股份从一家养猪个体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企业。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接受了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的专访,作为国内最大生猪企业的领头人、养殖行业的代表,他今年的建议主要围绕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低豆日粮、生猪产销区衔接等领域,希望生猪行业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能造福一方百姓,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一域经济。同时,他也就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话题作了分享。
“科技企业”是被逼出来的
这是记者第三次见到秦英林,他仍旧是一身笔挺的西服,谈吐儒雅,言语中带着睿智。
牧原股份从当初只有22头猪的小养殖场起步,到如今,年生猪出栏量已超4000万头,养殖业务遍及全国24省(区)102市215县(区)。对牧原来讲,下一步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现阶段,我国生猪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升级。”秦英林说,“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行业,让科技创新为行业赋能。”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一定要开放、要向外学习。“企业要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最后实现超越。科技创新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我们要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弥补与国外的差距。”
“我不认为养猪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是时代使然。”秦英林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整合需求时发现,外界现有的产品满足不了,于是牧原只能靠自己去研发。
他以小小的温湿计进行举例,“普通的家用温湿计放到猪舍里两三天便会失灵,于是我们找到世界上最顶尖的温湿计,但放到猪舍里仍然撑不过三个月。”秦英林说,在这种情况下牧原就尝试进行了针对性研发,做出的产品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所以说 ‘科技企业’都是被逼出来,原来我根本不懂温湿计,但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只能自己去武装自己。”秦英林说,在这样的常态化背景下,牧原不仅在养猪方面实现了突破,还在饲料、育种上实现了革新。
在独立育种方面,牧原打破原来行业壁垒,坚持二十年价值育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做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种猪品种,目前牧原公司育种量能够满足全国的种猪需求。未来,公司将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并与国内专业机构深度合作,不断加大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为种猪供应、行业生猪产能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目前,牧原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以创新驱动发展,逐步形成育种、营养、疫病防控、智能化、养猪清洁生产等20大专项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559项。
建议推广低豆日粮节省大豆进口
建立产销区长效衔接机制
同时,秦英林也建议,推广低豆日粮,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秦英林介绍说,低豆日粮的应用,使得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大降低,此技术推广至全国,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万吨,节省土地资源1.5亿亩;同时减少氮排放,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牧原于2000年开始使用低豆日粮。2020年社会上猪用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7.7%,牧原豆粕用量占比9.8%,豆粕用量较行业减少近一半。
生猪产区、销区一直存在错位问题,这往往导致生猪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影响生猪价格。
“生猪产区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把产区生猪运到销区是实现生猪供给平衡的关键。”秦英林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补偿机制等手段,促进建立产销区长效衔接机制,保证生猪产能稳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顺应“运猪”转向“运肉”的行业趋势,牧原股份积极布局屠宰业务,未来也将根据养殖产能的布局,在养殖产能密集的区域配套建设屠宰厂,通过养殖加屠宰产生协同发展效应,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有内乡、正阳两家屠宰厂正式投产运营,颍上、曹县、商水、铁岭四家屠宰厂进入试运营阶段,合计屠宰产能为2200万头。据牧原预计,2022年年底屠宰产能将达到3700万头。此外,2021年,其屠宰产能利用率约为70%,牧原股份也将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拓宽销售渠道、优化销售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多种措施,支撑2022年屠宰业务实现盈利。
如果一家企业战略不够清晰
要学会从国家大政方针中找方向
从一个小型养猪场发展成如今的行业巨头,秦英林作为掌舵者,对于实体经济如何行稳致远感触颇深。
“实体经济,它对应的是非实体经济,双方应该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秦英林表示,非实体经济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一样,只有互相结合才能跑得更快、更灵活。
谈及商业史上的企业成败案例,秦英林表示,实体经济应该如何做得更好其实并没有标准,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企业成败。成功的企业是顺应了时代,多走了一步,早走了一步;失败的企业则是失误了一步,晚走了一步,落后了一步。
“如果一家企业感到方向不够清晰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大背景。”在他看来,企业一定要拥抱时代,要跟科技发展趋势融合到一起,要将内部经营管理融合进去,尽量去规避实体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
2月26日,秦英林当选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对于河南省食品工业行业的发展,秦英林称,当选了协会会长后,虽然不能帮助每一个企业去解决具体的经营问题或管理问题,但希望让大家看到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大家用更开放的眼光看未来,从而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实体经济才会有出路。
代表5年“履职记”之秦英林
2018年
建议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推行大农业模式,促进畜牧业腾飞;
2019年
建议发挥龙头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20年
建议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养殖,希望行业构建成为“节约高效、种养循环、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2021年
建议推动生猪种业发展,加大种养结合支持力度;
2022年
履职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