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瑞朝耿子腾文图

熊耳河,是郑州市区“两河一渠”中的重要一条城市河渠。根据记载,熊耳河发源于二七区的铁三官庙村。7月18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溯流而上,探寻熊耳河的源头。

今日的铁三官庙村附近,找寻不到河道的踪迹。而目前熊耳河上游两条分支平时均输送的是黄河生态水,在管城回族区东豆腐砦街附近汇合后,在市区穿行,最终在东三环附近汇入东风渠,归入贾鲁河中。

【桥梁】

熊耳河桥屹立三百载传说熊耳河以人为名

究竟是熊耳河,还是熊儿河?为此,郑州市河长办还专门通过媒体确定了最终的称呼,河道两侧的标志上,写的全部都是熊耳河。

和其他几条城市河渠不同,熊耳河在民国版《郑县志》中的河流水系部分,并找不到其身影。但是,在桥梁部分,熊耳河桥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根据县志记载,“熊儿桥在南城阜民门外”。“乾隆三年知州张钺重修,四年水涨,冲塌。十年,知州张钺率郡人张孔增石空一个,有碑记”。

而目前位于陇海路南关街附近的熊耳河桥的历史,也是从张钺担任郑州知州时候算起的,距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实际上,熊儿桥最初是单孔桥,由一个名叫熊二(后改名为熊儿)的人所修。

据传说,后来桥以人名,就命名为熊儿河。为何到后来又有熊耳河的叫法?有说法称,清朝初年,郑州的官员根据读音考证这条小河的时候,发现此河在流经城区时弯曲成一道弧线,形状像熊的耳朵,因此熊儿桥又更名为熊耳桥。

目前,这道桥梁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依然屹立在水面之上,成为附近一条重要的出行通道。其双孔结构、石条堆砌的本色,以及有别于现代桥梁的形态,时刻昭示着它的年代的久远。

【分支】

熊耳河上游有两个分支均是黄河生态水分水口

河道的源头,往往不是单一的,经常由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河流汇合而成。

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相关人士说,熊耳河上游是有两个分支的,其中东支在航海路新圃街附近,西支在苗圃街和铁文街附近。

记者先来到航海路新圃街附近的东支源头。熊耳河在新圃街东侧的形态是明渠,里面的河水也比较少,仅可没鞋。而到了新圃街西侧,则是暗涵的形式,再往上已不可追溯。

记者注意到,该处河长制标识牌上所写的熊耳河的起点位于冯庄社区。冯庄社区位于航海路南侧,距离此处暗涵和明渠并不太远。

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上述人士说,早在几年前,冯庄社区范围内还可以见到一段熊耳河的河道,但当时填满了各种生活垃圾。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熊耳河的这支源头已经很难找到。

而在西支源头,记者看到,暗涵是在两条铁路线的下方。根据介绍,无论是东支,还是西支,所供应的河水均为黄河生态水,这两个地方也是熊耳河的两个分水口。

【源头】

铁三官庙村面目全非附近的沟谷或与源头有关

根据记载,熊耳河发源于郑州市南部与新郑交会处的铁三官庙。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驱车来到大学南路南四环附近的铁三官庙村,试图寻找其源头。

地名标识牌显示,铁三官庙属于二七区金水源办事处。目前,铁三官庙村已经拆迁,仅留下村委办公区域。今年70多岁的村民王秀凤说,她嫁到这里50多年了。从她来到铁三官庙村,就没听说也没看到有什么河流。

不过,根据民国版《郑县志》中的《重修熊儿桥碑记》记载,“州南城之外,有桥曰熊儿,其来久矣。地处冲途,舆马负贩所必经,平时水浅沙明,安流虢虢。一至春夏淫潦,梅泰两山之水陡发,挟诸污泽渟潴之泛滥者,群奔赴于桥之下。桥以易倾,过此者多病涉焉”。

由此可见,以前每到春夏多雨时节,熊儿河河道容易被梅山、泰山冲下的山洪所侵占和冲毁。在山洪的破坏之下,熊耳河桥几经修整。

那么,熊耳河源头真的没有任何踪迹了吗?随后,记者在铁三官庙村西侧看到了一片沟谷。沟谷类似于贾鲁河上游的沟谷,两侧都是土崖,沟谷较为开阔,面积也较大,在铁三官庙村北侧又折而向东,谷底除了一些仓库外,还有大片的树林。

这个地方的地形,和金水河其中一支源头——老胡沟村南侧的沟谷相似,都是低于村庄所在的地面。而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样的沟谷,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有泉水涌出,最终汇成溪流,向下游流去,形成了熊耳河的雏形。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