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3年海外英才中原行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河南郑州”活动正式启动。
顶端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郑州市先后推出一系列人才新政,新建一大批载体平台,全市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总量超过240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提高,全职在郑“两院”院士29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人选122人,“国家杰青”2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去年底,郑州被列为全国先期布局建设的15个人才集聚平台之一,全市人才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介绍,当前,郑州正肩负着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国雁阵格局关键节点的光荣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需要人才、珍惜人才。
郑州真金求才!最高500万元个人奖励、2000万元项目资助
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郑州坚持高端引领,推出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等五个支持专项,构建了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用才的政策体系。
一是提供资金奖励。对通过认定的A类、B类、C类、D类高层次人才(含留学回国人员)给予最高5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个人奖励和最高3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首次购房补贴或免租住房及人才公寓。
二是强化项目资助。支持组建高水平项目技术团队,根据创业项目落地发展情况,给予最高2000万元(2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资助。对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的战略科技人才领衔的“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三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市场导向、科学精准的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对新引进的拥有海外创业经验或国际知名企业任职经历的科技人才,开辟专门通道集中评审、优先认定。目前已认定支持海外人才73人,形成了很好导向。
今年上半年,将启动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等研究院建设
实行省市联动,郑州市超常规打造高能级人才承载平台。这两年在省委大力支持下,郑州把引平台、引机构、引科研院所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超常规推动,全市人才平台建设进入快车道。
如聚全市之力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设立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实施以收入为参照的人才经济贡献奖励等特殊政策,成功吸引华为、海康威视等近300个重大项目入驻,集聚高端人才1300余名。
目前,正在中原科技城规划建设科学园区,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30家左右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引育1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后)。今年上半年,将启动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研究院建设。
同时,全面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动中电科27所等在郑科研院所拓展研发项目,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等7家省级实验室,支持郑州大学等在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5家,目前已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8家、各类研发平台4395家,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此外,优化布局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推进200个小微产业园建设,提升完善智慧岛2.0“双创”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8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190家、独角兽企业2家,预计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1万家。此外,专门设立欧美同学会郑州海创中心和英国伦敦等3个国际离岸创新孵化中心,为海外人才提供专业化、精准式、一条龙高效服务。
在全国首创人才工作“一件事”改革,实现30个人才事项“不见面、网上办”
为人才创造好的环境,让人才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是郑州一直在做的事情。
近年来,郑州市提升服务质量,全力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在全国首创人才工作“一件事”改革,实现30个人才事项“不见面、网上办”,切实解决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医疗、车驾管等关键需求。针对高层次人才,确定15家医疗保健定点机构,提供高质量门诊、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A、B类人才子女,可在户籍地或居住地,自主选择幼儿园或公办中小学;C、D类人才子女,由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优先统筹安排。
为更好满足人才居住需求,郑州加快推进2000套高端人才公寓建设,分类筹集40万套(间)人才公寓,实行极简审批,做到随来随申、随租随住。陆续推出45个青年人才驿站,为外地来郑求职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郑州还创新科技型机构、人才团队服务保障机制,探索形成重资产“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轻资产“拎包入住、拎包办公”服务模式,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在金融服务方面,郑州设立了100亿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和50亿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母基金,推出郑科贷、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探索建立“孵投保贷”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
完善体制机制,郑州年均人才专项投入达15亿元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高地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
郑州始终把人才高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第一任务、第一要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每季度例会制度,研究人才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推动合力。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和市长何雄等主要领导,多次就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与香港大学等一流大学和上海科创等头部企业负责人会谈合作,坚持亲自会见到郑州的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负责人,以上率下推动人才工作高开高走、质效双升。
成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科技顾问团”,聘请施一公、张建伟等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提供科技人才决策咨询,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稳预期、长周期的人才投入机制,市财政年均人才专项投入达15亿元。(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