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5月12日下午,沉寂了3年的国际冷链业务重新启动,首批通过中欧班列(中豫号)运输的白俄罗斯冷冻牛肉抵达郑州国际陆港。随后一大批进口冷冻产品将陆续抵运郑州。随着国际冷链业务重启和复苏,将助力郑州加快形成中部地区冷链交易中心,进一步激发进口冷链食品消费活力,助力河南省进出口贸易实现更快增长。
据了解,中欧班列(中豫号)这条“黄金通道”,在疫情期间,持续保持常态化开行,为保障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畅通贸易通道,为稳外贸和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有力支撑。在疫情过后,以更强劲的“脉搏”拉动内需,促进中欧乃至全球经贸发展“提速”。面对持续“升温”的进口肉类冷链业务,中豫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公司积极对接客户需求,充分发挥中国冷链百强企业自身优势和中欧班列(中豫号)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积极创建冷链运输的快捷绿色通道,满足进口冷冻货物对温度和运输时效的要求。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国际贸易中出口7.67万亿元,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增长0.02%;贸易顺差2.02万亿元,扩大56.7%。本次进口白俄罗斯肉类冻品通过中欧班列(中豫号)运输,相比前期通过白俄罗斯—俄罗斯—中国港口的海铁联运方式,可节省大量运输时间,相比空运节省不少运输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中欧班列(中豫号)持续畅通中欧陆上国际物流经贸通道,为推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安全顺畅的可靠保障。
中欧班列(中豫号)作为奔跑在亚欧大陆上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的“钢铁驼队”,截至2023年5月12日,已累计开行近8000班。自班列开行以来不断创新,由单一的铁路运输到成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由唯一阿拉山口出境口岸到现在的“多站点多口岸”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构建“通道+枢纽+口岸”开放格局;由最初的班列业务进军到国际贸易并实现“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运贸一体”良性发展;由传统低效的物流模式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班列”;获批并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欧班列(中豫号)始终保持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和国内国际双物流枢纽网络布局等综合运营能力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充分发挥国际物流大通道作用,助力河南省源源不断将商品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又满载外国货品回到中国,不断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