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文 洪昊旸 摄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具身智能在龙年春晚爆火“出道”、全国两会上被热议,国内多地掀起新一轮的竞逐浪潮。
具身智能是赋予机器人通过身体与环境交互的智能能力,人形机器人则是其最佳物理载体。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支撑,当前河南具身智能发展现状如何?以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力量,又将助力河南人形机器人产业结下什么样的果子呢?
连日来,大河财立方记者先后采访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业内企业及经济智库,探究河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
“河南造”人形机器人亮相
3月20日,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在河南省科学院首次举行开放日活动,该实验室团队独具一格的肌腱绳驱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
“我们只是面向省科学院内部发了开放日活动的邀请函,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后台收到的参观申请都看不过来。”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副研究员周闯闯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开放日当天,他和同事们大半天内累计接待了一百多人。
走进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靠近门口的位置就是人形机器人的组装区域。周闯闯介绍,开放日活动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就是在该区域做出来,是名副其实的“河南造”,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金属零部件在省内机械加工厂就能买到,同时躯体部分部件可以通过实验室3D打印机完成。
除了人形机器人,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还有仿真人身的研发成果。经过研发人员调试,测试手机软件平台收集的人脸面部表情,几乎零延迟地呈现在仿真人身面部。周闯闯表示,这样的表情训练,是希望仿真人身尽快学习人类表情,以便将来与人类进行表情互动。
人形机器人为啥这么火?
作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科技新词,具身智能被持续热议,但对于部分人群而言,具身智能依然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与人形机器人的关系更是说不清、道不明。
“通俗来讲,给人工智能(AI)加上机器人身体,就是具身智能。”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教授说,有了机械制造的身体,AI从电脑里的信息流,升级为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感知、与人交互的智能体,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形态。
机器人在生活、工作中已有应用,比如商场里的服务机器人、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救火用的消防机器人等,为何人形机器人成为当前产业界角逐的重点?对此,李清都解释,AI大模型加速了具身智能的进程,而人形机器人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李清都进一步阐述,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用工具都是人来创造并使用,人与人打交道会更自然,因此人形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更好实现,将人的知识技能迁移至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经过训练就可以做人能够做的事情,解决了通用性的问题,就好比以前的手机外观样式五花八门,到了智能机时代,一块屏幕几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具身智能在河南:优势和挑战并存
2024年8月,《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式印发。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专家库专家班亚光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在具身智能产业政策方面布局较早,除具身智能产业政策,《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也提供了具身智能相关配套的政策保障。
“河南发展具身智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万里红博士介绍,目前全省有50多家重点企业,覆盖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像减速器、传感器这些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河南产业界或多或少都有涉及。
政策保障、产业基础为河南发展具身智能奠定了初步优势,人口、应用场景、交通区位等因素,则带来了想象空间。在李清都看来,河南人口众多、产业门类齐全,这意味着市场规模大、工程师数量多、应用场景丰富,数据采集会很方便,交通便捷有利于内外交流。
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南发展具身智能仍面临多重挑战。万里红表示,与一线地区相比,河南具身智能相关的技术积累、产业规模有待提升。班亚光认为,现阶段河南在具身智能领域中高端创新要素还在汇聚、产业创新生态尚未完全形成,潜在的创新场景需要挖掘。
在采访过程中,李清都专门强调了数据要素的重要性。他认为,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机构在算法领域百家争鸣,但数据瓶颈是显而易见,数据集质量越高,人形机器人训练越有效率。河南应用场景丰富,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就得重视数据采集,而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做了。
产融结合赋能河南具身智能
没有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就没有了灵魂。具身智能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30年,全省力争形成较为成熟的具身智能产业体系,重点产品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全国领先,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这个目标很有雄心,要实现得多方面下功夫。”万里红说,建议河南加大科研投入、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而产业融合是推动河南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持企业间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另外可以举办具身智能领域的展会或论坛,提升河南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班亚光认为,建议统筹全省算力、算法、算据、算网一体化建设,打造全国领先智能算力高地。依托算力优势,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领域企业在豫集聚发展。
在班亚光看来,北京、上海通过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的平台采集数据,河南可以参考其平台形式,建设一批河南人形机器人开放训练场,搭建多场景、多任务开放物理测试环境。聚焦政务服务、工业制造、农业农村、教育辅导、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启动河南具身智能场景机会清单征集工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创新规模化提升推动具身智能应用在豫密集落地。
“实验室致力于吸引具身智能顶尖人才,以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涵盖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与行业应用的河南省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成为河南及中原地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创新策源地。”李清都说,接下来,实验室将从科教、文旅、装配、物流等场景切入,和河南企业、河南高校一道,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赋能河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