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天地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五千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五千年江河浩荡,人文日新。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久弥新、绽放光彩,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潮流奔涌向前,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亿万人民在网上的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正日益催生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式——网络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党的创新理论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行为日益规范,社会各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更加踊跃,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蔚然成风,网络文明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
把网络文明作为网络强国建设重要任务,共筑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在古汉字中,“文”字像一个站立的人形。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文明”就是人的光辉,意味着道德泽布、教化昌明,包含了彰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的深刻意蕴。
历史是精神的大写与展开,思想是文明的凝结与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谈到中华文明时充满着深沉的情感。
五千年华夏文明大河浩荡、绵远流长,既创造了光耀人类的灿烂辉煌,也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接力棒传递到这一代人手中,这是一种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
2023年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使得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文脉流传。从黄土高原到冀中平原,从八闽大地到东海之滨,直到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坚定自信始终如一,身体力行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始终如一。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就曾有过关于“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深入思考:“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在福州,为保护古街古城,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推动三坊七巷古街区保护修缮。三十余年来,三坊七巷从“保下来”走向“活起来”,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浙江,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亲自提炼“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十二字”浙江精神,激发了浙江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标注了浙江发展的精神坐标。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是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总书记语气坚定,字字千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个有着10亿多网民、正由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现代中国,如何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举旗定向,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互联网发展治理全过程,引领网络文明建设从开局破题、全面铺开到纵深推进。
“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加快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要部署。
一年后,《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对我国网络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这是我国网络文明建设领域的第一份指导性中央文件。《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强调“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总书记的贺信,着眼以网络强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深刻阐明建设网络文明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为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时代以来,网络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发布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举办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如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已连续举办两届,这个旨在搭建理念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互鉴平台的大会正在不断探寻网络文明建设的时代答案。
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网络空间向上向善的文明之光竞相闪耀。今天,这个拥有全球最为庞大数字社会的东方国度,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治网之道,网络空间日渐清朗,文明之花在网络空间粲然绽放。
向上向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推动网络文明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入脑入心,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创新开展、道德建设蔚然成风、行为规范更加完善、生态治理有力有效……网络文明犹如缕缕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
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着当代中国的进步方向,是思想的灯塔、前进的航标。
神州大地,理论学习热潮涌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官网上线;“学习大军”利用网络新媒体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党心连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大江南北,城乡基层,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亿万网民中,学理论、悟思想的热情在升腾。
紧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一篇篇述评、政论文章见诸报端、刷屏手机……饱蘸理性与激情的笔触,鞭辟入里,娓娓道来,让网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习近平用典》《复兴·领航》等重磅微视频,《学习进行时》《每日一习话》《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等栏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精品力作以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阐释、广泛传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各大主流新闻网站纷纷开设留言建议栏目,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畅通民意表达新渠道;中央网信办连续举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推选活动”,一大批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优秀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互联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生、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努力把网民所思所想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
嘹亮的主旋律、强劲的正能量,涌动在广为诵读的章句里、生动鲜活的传播产品里、可亲可感的网络留言里,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能量。
——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塑造网络空间
为人民抒写,为梦想高歌。从影视作品《觉醒年代》《长津湖》中坚定历史自信,从《山海情》《守岛人》中汲取前行力量,从《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激扬奋进豪情……2022年10月,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在网上公示。一批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在网络空间激发情感共鸣。
144部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10部网络文学的数字版本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网络内容建设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涌流。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网络视听、数字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大剧院推出超高清实时直播,北京京剧院打造“京戏云剧场”;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旅游、云观影等线上文化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不断丰富……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网上网下热播;国潮文创、古风汉服等成为网络时尚;“数字中轴”“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云游长城”多维度回答“何以中国”……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滋养着亿万网民的精神世界。
——以良好道德风尚滋养网络空间
青春报国、托起强国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智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一次次感动全网。
网络空间,因为他们而更有温度。
时代新风大力弘扬,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网络宣传,深入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健全网络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亿万网民正以实际行动印证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以良好行为规范网络空间
近年来,网络暴力成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新问题。
不义不处,非理不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容不得肆意妄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就《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各网络平台纷纷升级预防网暴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推动形成预防网暴合力。在“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中,重点网站平台累计拦截涉攻击谩骂、造谣诋毁等信息6541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的账号7.8万个。
时间长河奔涌,信念之火永存。
“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这些响亮的名字、光辉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名字,总书记一次又一次提起,一次又一次表达敬意,“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历史不容背叛,英雄不容亵渎。但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在网上肆意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妄图摧毁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从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从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祭扫活动,到“清朗·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专项行动,近年来,侮辱英烈、亵渎历史的恶行依法得到严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日渐浓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民族精神命脉日渐成为网民的自觉行为。
——以综合治网管网净化网络空间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清朗网络空间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网信系统进一步理顺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推动形成“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深入治理、重拳打击网上乱象,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网信企业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守好网络治理的“第一道关口”,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努力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广大网民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广泛传播正能量,自觉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网络素养进一步提升。
目前,涵盖互联网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网络内容管控、社会协同治理、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已基本建成,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快速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网络新生态逐渐形成。
深入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净化网络环境;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饭圈”乱象、网络水军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形成有力震慑……近年来,相关部门聚焦重点问题、回应群众关切,紧盯不放、重拳出击,网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亿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以文明创建绘就网络空间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开拓创新,打造文明创建新品牌,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广泛凝聚起网络文明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
系统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创新打造出一批形式多样、可亲可感的宣传引导活动和网上传播精品,推动网络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传播诚信理念、践行诚信规范,连续举办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积极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国好人榜”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有效弘扬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
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基层一线生动写好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积极推进将网络文明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评选标准,不断培育文明新风尚。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打造《中国好青年》《青年网络公开课》等系列品牌产品,在广大青年网民中产生热烈反响。
以网络文明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不时沉渣泛起。不同文明之间,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同全球15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云”聚一堂。真挚亲切的话语、浑厚有力的声音,通过互联网传向五洲四海,激荡起广泛共鸣。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球政党,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是我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的又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亲自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从出访期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到强调化解世界各国面临网络空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有效促进国际网络文明交流进程。
历史浩荡,未来已来。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要把握历史主动、赓续文明之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新成效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加快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不断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