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小米博物馆。

本报记者 刘晓阳 见习记者 刘静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一流传千古的诗句,描绘了秋日丰收的景象。诗中的“粟”,俗称“谷子”,脱壳之后,称为“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

“在‘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颗粒,其中60%是碳化谷子颗粒,这说明距今4000年左右,在伊洛河流域已大面积种植谷子。”9月20日,在伊川小米博物馆内,讲解员魏姗姗将小米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谷子在种植、储存、加工与食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储存谷子主要采用窖藏,人们在窑穴的表面先涂一层特制泥土,再用火烤,起到防潮的作用。如今,在伊川小米博物馆的旁边,就是现代化的万吨谷仓,采用先进的通风系统、控温控湿,保证谷子如新米一般,营养不流失。

在加工方面,历史上主要靠人工进行清理、分粒、脱壳等。如今,伊川小米已有了标准化的生产线,在小米博物馆隔壁,三康米业的生产工艺国内领先,日产小米达120吨,45米长的生产线仅需一人操作。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让昔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杂粮作物焕发了新活力。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得天独厚的丘陵环境和富硒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谷子生长。伊川成为全国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区域之一,位于吕店镇总面积350亩的全国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种植了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征集的60个优质品种和40个试验材料,已建成智慧化农业云平台,通过远程操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检测指标、自动控制灌溉施肥。

目前,伊川县种植优质谷子20万亩,年加工销售伊川小米5万吨,谷子种植面积和小米加工能力均居全省第1位。伊川小米2018年被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秋分前后,伊川小米陆续进入收获期。阵阵秋风吹来,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谷香。瞧,又是一个丰收年!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