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丨跟着甲骨文来“运动”

发布时间:2024-07-25 17:10:26来源: 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7月26日,塞纳河畔,巴黎奥运会开幕,全球体育迷们的目光即将汇聚于此。

三千年前的古代也有体育运动吗?古文字中的运动是什么样的?答案在刻辞卜骨上——摆动双臂尽情奔跑的“走”、手持舞具跳跃旋转的“舞”、箭在弦上蓄力将发的“射”……

当体育遇上甲骨文,会有什么奇妙的反应?让我们去甲骨文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埃菲尔铁塔体育场位于巴黎战神广场,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沙滩排球项目的比赛。 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古人也爱体育运动?

划船、歌舞,古人都会

“你看这个字,
甲骨文 特殊字_20240724080720.jpg
,在干什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常耀华指着一个甲骨文字,“像不像划船冲浪?”

常耀华告诉记者,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与希腊起源的奥运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甲骨文与体育运动却有着诸多关联。在甲骨文中,很多字形反映出多种体育活动,比如射箭、划船、歌舞等。

“目前尚无法确定它们就是对体育活动的记载,但字形表现出来的动作,与现代人体育运动的动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常耀华说,虽然这是什么字尚无定论,但从字形来看,“舟”上站着一个人,撑着篙划船而行的动作十分形象。

甲骨文“舟”字

“舞”,字形中,一个人两手持有舞具,像一个啦啦操运动员,在手舞足蹈。

甲骨文“舞”字

在常耀华看来,十分有趣的是,备受关注的奥运会入场式,像极了甲骨文中的“旅”字。

“旅”,字形中,在一面旗帜后,排列着一行人。常耀华问:“看上去像不像旗手举旗引领运动员入场的样子?”

甲骨文“旅”字

“细看甲骨文的一些字形,很像现代体育运动中的某些动作图解。”常耀华表示,这是因为,今人和古人是没有办法完全分割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就是从古持续至今的。

“古人的生活节奏要比现代人慢许多,除了日常生活劳作之外,也有许多娱乐消遣的时间。有些日常劳作的动作逐渐脱离劳作本身,成为具备娱乐等其他属性的体育文化活动,流传至今。”常耀华说。

古人也竞技?

骑马、射礼、田猎,运动精神十足

古人的运动中有无竞技?当然有。

甲骨文“骑”,像人在马上,策马奔腾的样子;

甲骨文“骑”字

甲骨文“射”,像手搭弦上,即将射发的样子。

甲骨文“射”字

奥运会项目有马术比赛,殷商时代的古人也有马术?“那时虽未必有类似今天的竞技项目,但甲骨文里就有骑射。”常耀华介绍,甲骨卜辞有“御马”“先马”“呼多马逐鹿”“惠多马乎射”等记载,有学者研究认为“商王还亲自担任骑马或驭车马术的执教官”,殷墟中也发掘有骑射的遗迹。

世人常说的古人骑马逐鹿,如何逐?射箭!

“从甲骨文‘射’字字形可推测,殷人使用的弓箭和现代射箭比赛使用的弓箭形状差别不大。”常耀华说,由记载可知,弓矢竞技项目的设置,最迟不晚于殷商时代。

除了射礼外,古人还经常进行一种竞技活动——田猎。

在安阳小屯南地2172号甲骨卜辞中,就记载着商王田猎的故事。根据卜辞,37天内商王至少有11次外出田猎,几乎平均每三天就要进行一次田猎。通过田猎,商王带大家学习武艺、掌握谋略,以期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射箭等竞技活动,不仅可以练兵习武,也便于选拔人才。”常耀华表示。

如何选拔?常耀华认为,在冷兵器时代,人的武力值和勇气是极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因此,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的人往往更受青睐。

常耀华表示,从生动象形的古文字中,能看出古人也十分具备运动精神。

清华的甲骨文情缘

“用考古学的眼光来看待甲骨”

李学勤作学术交流。受访者供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向华

“李学勤先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知识之广博,品德之高洁,贡献之巨大,都堪称楷模。”作为曾长年在李学勤身边工作的学生,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深感幸运。

“李学勤先生人如其名,自小勤奋学习,不肯浪费一分钟时间,临终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处理工作。”刘国忠说,“他不是‘以勤补拙’,他是个文理工兼备的‘天才型’学者,他从事相关研究,往往能从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入手,得出方法论意义的结论。他的学术眼光极其敏锐,能迅速抓住学问要害。他推动了古代文明研究、学术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等学科建设,是能开学术风气之先的人。”

李学勤慧眼识宝,推动了“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曾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大促进了年代学的研究和多学科的融会贯通。“走出疑古,甲骨青铜三代史;分系溯源,帛书竹简五经师”,在刘国忠看来,李学勤一生在古史研究、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学术史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甲骨文并不是他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但他是对甲骨文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内关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突破,都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学勤先生是从甲骨文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正在为李学勤撰写传记的刘国忠说,1950年,也就是考入清华大学的前一年,李学勤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学,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就把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甲骨文著作通读了一遍。上大学后,他开始进行甲骨的缀合、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及殷代地理等的研究。

刘国忠说,李学勤一直认为,要用考古学的眼光来看待甲骨,对于甲骨,应先分类,再分期,而后断代。1977年,李学勤撰写《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一文,认为甲骨文中历组和宾组所记载的“妇好”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历组卜辞其实是武丁晚年到祖庚时期的卜辞,有必要对原有的分期断代方法进行调整。此文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历组卜辞的分期大讨论,促使新的甲骨分期理论框架的最终形成,由此建立的殷墟甲骨“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大大推动了甲骨学的分期断代研究。

李学勤受董作宾所著的《殷历谱》中排谱方法的启示,以地理为线索,进行甲骨的排谱,在26岁时就出版了《殷代地理简论》一书,填补了甲骨学研究的一个空白。此后他对殷代的地理一直关注,特别是对商代的“夷方”不断加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殷代地理和年代学的研究。此外,李学勤首次提出“非王卜辞”概念,大大拓宽了甲骨学研究的范围。他打破“有字的甲骨一定是殷代或殷人的甲骨”的成见,判断山西等地出土的多批有字甲骨为西周卜辞,他的这一推断后来被证实,他还对不断发现的西周甲骨进行持续研究,成果丰硕。

李学勤还非常重视对流散到海外的甲骨资料加以著录和出版。他和齐文心及著名汉学家艾兰合著的《英国所藏甲骨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等甲骨学资料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刘国忠介绍:“除了以上的工作之外,李学勤先生对于甲骨学还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比如,他对甲骨文中的世系王年、计时历法、天象气候、卜法文例、字词考释、特殊刻辞、相关学术史等都有深入考证,并结合卜辞来研究商代礼制。这些工作极大推动了甲骨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在历史学界,李学勤先生有极高的学术威望,从年轻学者到耄耋专家,提到‘李先生’就是指李学勤。他很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在手术后还为年轻学者的著作写序言,用小楷,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方格纸里。”刘国忠说,“每次看到李学勤先生的手稿和30卷的《李学勤文集》,都会十分感动。我相信先生的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一定会被历史更多地认识和铭记。”

人物简介

李学勤(1933—2019),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生前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诗话甲骨文

“行”字甲骨文字形像十字路口。《说文解字》:“行,道也。”本义指道路,引申为出行、排行、行业等含义。《易传·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字路口若人生,东西南北任君行。

修身立命无所欲,大道至简乐其中。

(诗/文清风)

甲骨文双语小学堂

“走”字原为象形字,像一个人甩开两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走的本义是奔跑。

The oracle bone script form of the character“ 走(zǒu)” was originally a pictograph, resembling a person swinging arms and taking large strides forward.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running.”

(文字翻译 童林 张蕊)

相关链接

漫画甲骨│商代“马拉松”

微信图片_20240724071508.jpg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