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集卡成瘾 家长烦恼何解

发布时间:2024-09-03 07:53:09来源: 河南日报

郑州某商场内,小学生正在选购小马宝莉卡。

郑州某小学附近文具店内,醒目位置上摆放着各式包装鲜艳的卡牌。

“彩虹包要挑轻一点的,辉月包要挑重一点的……”8月25日,在郑州一家商场的店铺门前,几名小学生正聊得热火朝天,二年级的小乐兴致勃勃地和同伴分享她的挑卡经验。孩子们正在讨论的,是当下在中小学生中大火的玩具卡“小马宝莉卡”。

近期,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各类卡牌备受学生青睐。卡牌外观精美,还有精心设计的开盲盒游戏规则,搭配网络直播营销推广以及“黄牛”炒作,吸引不少学生疯狂购买,不仅引起家长担忧,也引发社会关注。

没有卡牌就“落伍”了

8月25日,记者在郑州市金水区的一家大型商场内的一些文具、饰品店看到,货架上陈列着各类动漫游戏周边产品,“小马宝莉”“奥特曼”“蛋仔派对”“第五人格”等动漫主题的卡牌被摆放在醒目位置,不断有学生前来咨询选购。“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小马宝莉卡,许多孩子一次就买几包,有的孩子一出手就要一整盒。”店员介绍。

随着玩的学生越来越多,卡牌的社交属性增强。“没有卡牌就会‘落伍’,我这次只买了80多块钱的,我们班好多人都买了三四千。”三年级的小菡告诉记者,同学之间日常交流经常都会以“集卡”为话题,有的同学为了获得稀缺卡牌,不断购买、拆包。

据介绍,市面上销售的小马宝莉卡牌盲盒主要分为3种:10元的辉月包、5元的彩虹包以及2元的趣影包。卡牌上标注了R、SR、SSR、UR等多种卡片等级。孩子们在玩卡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套专门的“术语”。购买卡牌叫“抽卡”,拆开包装袋叫“拆卡”,为了得到稀有卡牌整盒购买,被称为“端盒”。

痴迷卡牌的不仅仅是小学生。莉莉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既是小马宝莉卡牌的收藏爱好者,又是小马宝莉卡牌的“黄牛”。“买多了,我便暗自发誓,这次只看不买。然而,为了集齐一套心仪的卡牌,自己根本停不下来。不停地买、不停地拆,一不留神就花了大几千。”莉莉说,没钱的时候,她只能试着卖掉不喜欢的卡牌,再投入继续去买,有时甚至偷拿家里的钱去买。

与孩子们集卡成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家长的焦虑烦恼。“这种卡牌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容易导致孩子们不停地购买,不仅乱花钱,更担心孩子会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家长赵女士无奈地叹气说。

卡牌盲盒“魔性”何在

记者在郑州市内走访发现,粉色包装的小马宝莉卡不仅占据了文创店和潮玩店的“C位”,在很多书店,校门口的小商店,甚至是社区商店都有售卖。据了解,购买的渠道除了这些实体店,还有卡游公司APP线上抽卡,直播间抽卡等。

“小马宝莉”等卡牌为何令孩子们痴迷不已,其“魔性”到底何在?

据介绍,小马宝莉卡的每个卡包内的卡牌都具有不确定性,如同开盲盒。加上各种复杂的稀有度等级,玩家们就需要通过不断地买卡、换卡等,来满足自己“集齐”的愿望,享受盲抽的过程,从而乐此不疲。而网传的一张稀有卡牌“16万”“25万”的天价,更是刺激着这种卡牌消费的扩大。

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拆卡直播间更是在助长这种“魔性”。8月27日上午,记者在某平台拆卡直播间,看到展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卡牌和卡包,旁边还挂着醒目的提示牌“未成年人禁止下单”。近300名观众围观主播在线拆卡,大家问题不断,时不时就有人下单,让主播代拆,最后统一打包发货。

莉莉说,直播间代拆每种卡的出卡概率不同,普通卡出卡率高达到80%,而隐藏卡出卡率仅有0.05%。直播间玩法多样,不但卡牌自身对买家极具吸引力,一些惊险刺激的玩法也很容易令人上瘾沉迷。

据介绍,某短视频网站的一位拆卡主播,近一个月的销售额在100万元至250万元之间,而这不仅仅是个例。

“孩子看见这种卡牌就要买,而且每次都要整盒买,然后对拆出来的‘好卡’收存起来,一般的随手就扔掉。”小乐的母亲说,“这种盲盒卡牌有点像赌博,极容易让孩子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有效引导切莫掉“坑”

对于孩子们的疯狂集卡行为,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有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容易导致盲目消费。也有家长认为,卡牌只是玩具,他们会主动给孩子购买卡牌,希望孩子能和同伴们一起交流。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和卡牌“友好相处”呢?

北京大成(洛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玉婷介绍,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提出“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王玉婷认为,对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消费行为的现象,包括抽取卡牌盲盒,应当有效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经营部门特别是学校周边商店经营卡牌盲盒行为的监管。

在郑州从事了15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郑心雁老师说,如果适量买卡牌,这个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现在让许多父母担心的是,孩子不是只买一包或几包,而是成盒成箱地买,只为获得更多的稀有卡牌。如果是这样,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停买卡的真正意图和需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阻止和限制。

在郑心雁看来,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同学、同伴的认可,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和迫切希望有团体归属感。当孩子追求稀有卡牌,想要通过拥有这些获得同学的羡慕时,父母不要一味说教,指责孩子爱慕虚荣,简单地阻止孩子买卡的行为。因为他们的人际交往也需要一些媒介的助力。

“‘拆盲盒’等行为上瘾的背后是‘随机奖励’的诱惑。”郑心雁说,家长需要让孩子从无意识地玩游戏、拆卡的快感中抽离出来,看看这些行为背后的诉求和游戏、盲盒设定的规则中隐藏的消费心理学——“随机奖励”。当孩子看到这些容易让人沉迷和上瘾的活动背后的运作机制,他们也会带着意识去参与游戏,而不是盲从。

“父母要用心观察和沟通,找到孩子玩卡牌背后的真正诉求,再有的放矢引导孩子适量购买卡牌。”郑心雁强调。(河南日报记者 赵琳娜 实习生 宋嘉懿 文/图)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