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两个大课间。春季开学后,河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的“体育时间”将扩充至两小时。
2月7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对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等作出明确要求。
每天两小时,时间从哪里来?《通知》明确,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并纳入课表,不得挤占;高质量实施每天两个大课间、每个大课间30分钟,开展体育活动,确保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通知》也明确了政策推行的时间节点。具备条件的学校,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完成上述目标。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半年过渡期,至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全部完成上述目标;在过渡期内,当天未开展体育课的班级,可统筹利用其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特色体育活动。
体育课和大课间如何“玩”得好,也是家长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通知》要求,体育课要合理安排国家规定的体育课内容,同时融入地方体育特色项目。要引导学生学会、勤练、常赛,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针对大课间,要积极开展广播操、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开展甲骨文操、啦啦操等新兴体育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课间15分钟的要求,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此外,我省将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对各地和相关学校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价。对于弄虚作假,采取课表一套、实际一套的应付行为,一经查实,将全省通报并追责问责。
“很多孩子尤其是中学生在学习紧张的情况下,体育时间很难保证,加之学校和家长往往重成绩轻体育,‘小胖墩’‘小眼镜’‘小焦虑’就多了起来。”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苗学杰表示,这一背景下,以制度化、约束性的方式推进保障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十分必要。
苗学杰认为,关键在落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类型、层次、规模、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在分类推动的基础上也应该发挥学校的积极性。比如,农村学校如何依托自然场地开发乡土特色体育课程、政策如何为学校提供资源保障支持、如何培养综合性体育师资力量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同向而行,以体育为杠杆,撬动整个育人生态的变革。”苗学杰说,体育活动越来越热,近视率、肥胖率才能越来越低,中小学生才能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全面健康成长。(河南日报记者 樊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