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周强 王浩源

钻机轰鸣刺破豫西大地的寂静,源源不断的“黑色黄金”从三门峡盆地数千米深的岩层内喷涌而出。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中小盆地,近日探获高产工业油流,初步评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达到4.27亿吨,一跃成为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的“排头兵”。

三门峡盆地亿吨级发现,不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含油盆地的诞生,还开辟了公益性油气调查新区新层系,将示范引领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打造省部合作的新样板,意味着我国在复杂地质区有望发现更多“小而富”的油气藏。

省部协同技术破壁

破解中小盆地勘探“迷局”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稳健前行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大型盆地的勘探难度日益加剧,寻找新的增储上产接续地迫在眉睫。

“三门峡盆地位于河南西部、南华北盆地西北部,面积4550平方千米,具备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和有利于生油物质沉积的构造背景。几十年来,这里历经多轮调查勘探,却没有获得商业油流突破,始终是地质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杜欣坦言,三门峡盆地勘探,难在技术,更困于机制。这里地质条件复杂,断层纵横交错,就像在碎瓷片里找珍珠,传统勘探手段屡屡碰壁。同时,找矿突破非一时之功、一域之事,必须协同发力、上下合力。

转机始于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油气调查中心”),在灵宝区块部署实施豫峡地1井,获得稳定日产量27.53立方米工业油流。这掀开了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的一角,同时提振了河南省在这一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信心。

2023年12月底,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践行“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找矿新机制。河南省成立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工作专班,省地质局与油气调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梯次部署联合组建项目团队,开展灵宝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省地质局在灵宝函谷关实施豫灵1井和豫灵2井。

在省工作专班的指挥下,河南地质系统与油气调查中心通力合作,豫灵1井发现油层5层,豫灵2井发现油层9层,试油结果显示属轻质原油,品质好,价值高,埋藏浅,勘探开发前景好。至此,从总体设计、测线部署、方法试验、地震施工,到资料处理解释、井位论证,省地质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环环联合攻关,取得了“孔孔冒油”的重大突破。

“这次突破证明,找矿突破既要靠科技‘硬实力’,更要靠机制‘软联通’。”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国家队”与地方“攻坚队”握指成拳、同频共振,当科技创新与地质经验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一套破解中小盆地勘探困局的“方案”逐渐成形。据统计,联合团队累计召开10余次技术对接会,最终形成重大油气勘查成果。

随着超4亿吨油气资源在这里发现,一个新的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即将在三门峡盆地诞生,意味着我国众多的中小型盆地还有发现油气的可能。

聚势谋远向新而行

再寻地质勘探新突破

“三门峡,如今又多了一张新的名片——石油。”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地震勘查所支部书记赵民感慨地说,“作为一名河南人,当我亲眼见到油流涌现的那一刻,300多天的辛苦与付出瞬间化为骄傲和自豪。在三门峡盆地探获高产工业油流,不仅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是名副其实的‘加油’。”

“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取得新突破,不仅有望打开南华北地区油气勘探新局面,也对全国356个中小盆地油气勘查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杜欣说。

省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迎军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总结推广该项目成功经验和理论技术,进一步推进省内工作程度低的中小盆地群油气地质工作,力争取得新的油气发现,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形成南华北盆地群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同时,引领企业勘探开发,增加区域油气自主供给能力,加快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门峡盆地的华丽蜕变印证着科技与改革伟力,在新的起点上,河南地质人再次踏上为国探寻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征途。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翻越山岭,一次次风餐露宿,只要能找到更多的“三门峡盆地”,全力端牢能源饭碗,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走在探索攀登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