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2月21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大河报·豫视频,公布《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真抓实干重点任务清单》,具体展示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重要发力点。

重点任务一: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做优基层服务体系。新增100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300所左右薄弱乡镇卫生院补短达标。推进村卫生室按照新版标准完成升级改造,行政村公有产权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新增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所,继续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实践样板各20个。推动每个乡镇和街道办好1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中医、康复、儿科、口腔、老年医学、慢性病、急诊急救等服务广泛覆盖。

做深资源下沉机制。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出台《河南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90%以上的县(市)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实施县域数字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攻坚行动,逐步覆盖所有县(市)。加快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为基层配备必要的数字设备设施,乡镇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

做细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在人群覆盖面上力争提升2个百分点。开展签约服务感受度提升行动,落实签约服务费分担机制和签约双方激励政策,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提示,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药学、护理等服务。做实乡村振兴重点监测对象大病救治、慢性病签约、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底线。

做实保障支持政策。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订单定向培养500名(含中医)、公开招聘500名大学生村医,校园培训1000名在岗优秀村医。依托三级甲等医院同质化培训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专病医师各600名,儿科、精神、康复、影像专科医师各300名。

重点任务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上攻坚示范。出台《河南省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实施方案》,选择5个省辖市开展攻坚示范,率先在政府“六项投入”保障、债务化解、编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创新突破。

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上探索新路。做好编制动态调整,适当向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较重医院,以及中医、儿童、精神、妇幼、传染病等医院倾斜,在机构内向临床医护药技一线、管理骨干、短缺人才等倾斜。推动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及时把临床上验证成熟稳定、安全有效的新技术纳入新的收费项目。完善薪酬制度,逐步开展“三个结构调整”,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动态缩小医院内部不同科室和不同专业间人员收入差距,逐步提高基础薪酬等相对固定的稳定收入所占比重。

在推进基层用药服务上创新提升。健全完善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机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评估,指导优化调整用药目录。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县域集中审方中心、配送中心,县域中心药房建设率达到50%以上,实现医共体内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上下一致。

重点任务三:坚持以科研为牵引,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更高水平组织攻关。加快编制重大需求、关键科学问题、科技攻关任务三个清单,发布“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推动171个重点攻关团队建立协同有力的任务组织实施机制。统筹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推荐,力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立项5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项以上,更多学科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规范省部共建项目管理,实施好1200项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评审首批省级研究型医院。

更加紧密医教协同。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临床医学人才需求摸底,推进落实以需定招,培养380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730名全科医生转岗和紧缺人才。探索完善住培“四个统一”河南模式,完成住院医师、助理全科医生、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865人。

更高质量发展产业。培养技术经纪人200人以上,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50项,常态化发布转化成果。推动前沿尖端医疗技术和创新药械加速进入临床,应用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或领先技术100项。推动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等相关政策,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链产品应用推广指导和企业名录,培育5亿级“豫药”产品8~10个。加快中原细胞和基因治疗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在细胞免疫、AI医疗、再生医学、眼健康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更大力度引育人才。实施顶尖人才破茧、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倍增、紧缺人才扩充、基层人才提质五大行动。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3~5人,培养30名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60名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30名优秀中青年医师、100名基层中青年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持续实施“三个100”人才计划,新培养30名临床研究型医生、30名临床医学科学家,遴选资助100名拔尖青年人才赴国(境)外中长期培训。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招聘320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和120名特岗全科医生。

重点任务四:坚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双中心”建设。全力推动省精神病医院创建精神疾病类国家医学中心;启动郑州大学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创建,提升完善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和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健全成效评价机制,强化以评促建。有序遴选扩增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持续扩大急诊急救、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覆盖面,推动一批县级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水平。

培育专科集群。制订专业专科设置标准,评审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推进专病诊疗中心实体化运行。推行临床各专业与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师等“多师共管”服务模式,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水平。强化临床药事服务,协调出台药事服务收费政策,力争年底前实现全省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门诊设置全覆盖。

开展服务年行动。开展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强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开展200名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持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对学生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临床营养服务年行动,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全部设置临床营养科室,规范开展临床营养服务。深化“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同时,用好国家“两重”“两新”等增量政策,完成全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招标,谋划建设国家区域血液安全中心等重大项目。

重点任务五: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加快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省中医药科学院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项,组织实施15个局省共建课题、85个省中医药科研专项、200个以上行业联合共建课题,充实课题梯队。

加快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出台《推进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实施意见》。抓好5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省级中医高水平专科、“两专科一中心”等项目建设,序时推进中医类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7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发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示范作用,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完善兼顾中西医特色的质控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质控中心。

加快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制定支持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依托省中医药科学院、国家医学中心推进中药制剂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与中药产业升级,加快推动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协同开展豫产道地药材种植研究,推广中医药“一城一药一产”模式,支持中药医食用养领域产业培育发展。

加快打造中医药人才集聚高地。持续实施岐黄工程、仲景工程,遴选第三批中医药拔尖人才,加强11个国家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和55个省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中医馆骨干人才325名,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00名,培养“西学中”优秀人才120名。做好中医药流派挖掘保护工作。

加快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高地。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开展文化管理研究和著作出版资助专项,实施中医药文化“三进”行动,实现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省辖市全覆盖。培养40名中医药科普优秀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统筹增加援外医疗队中的中医人员力量。

重点任务六: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市县疾控机构和监督机构整合全部完成。加快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布局建设7~9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加快推进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建设。

加强传染病防控。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确保新发和输入传染病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预防接种提质增效行动,确保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深化医防融合。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组建首批省级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推进国家医防融合试点,扩大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

健全医疗应急体系。修订河南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区域协同机制。加强“基地+中心+队伍”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加快郑州大学一附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5个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设置河南省儿童应急救援中心,实现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省辖市全覆盖,启动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医疗应急演练。

强化食品安全工作。修订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调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持续推进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试点。有序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完成1000名营养指导员培养任务。推动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漯河工作联系点和中原地区营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特色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开展学生餐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专项监测。

重点任务七:坚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制定我省《全面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实施方案》。育龄人群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知晓率达到80%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持续推进用人单位办托育,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鼓励幼儿园办托班,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举办1所普惠托育机构。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国家区域产前诊断中心和高水平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出生缺陷防治和干预救助网络,有序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两个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机构绩效监测、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推进20%的助产机构规范实施新生儿安全项目。完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2家以上。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培育建设省老年医学医疗服务指导中心,全面加强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提高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水平,推动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深入开展老年期痴呆应对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扩大上门护理服务供给。制定《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

重点任务八: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化健康河南行动

加力推进健康河南行动。推动将健康体重管理、健康乡村建设纳入健康河南专项行动,推动健康河南行动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新突破。组织好健康河南行动年度监测评估,推动70%的监测指标提前达标。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优化调整卫生创建,以健康影响评估为抓手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开展烟草流行监测,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活动。

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实施百万医务人员进网格,探索开展“健康驿站”进社区(村),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推进急救设备进场所。打造“豫健”系列科普品牌,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宣讲团,推动“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养老和托幼机构,居民健康素养提升2个百分点。指导焦作、驻马店等地开展“健体融合”工作试点。

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尘毒噪岗位合格率达到85%以上。推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扩面、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和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质合规三项行动。

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设置省级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中心,完善“5个慢性病防治中心+1个疾控中心+1个中医药服务”的服务模式,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干预、早诊早治,普及防治适宜技术,降低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加强健康影响因素干预。持续开展环境健康相关因素监测,落实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强化饮用水水质监测、监督和信息公开。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多病共防干预。完善伤害监测网络,试点开展伤害干预。

重点任务九:坚持数字赋能,加快“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项目,加快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建设,推动平台项目和数字融通项目建设。优化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省统筹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立疾控部门牵头的跨部门、跨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省监测预警一张图、应急指挥一条线。启动运行河南省120信息交互平台,着力推进院前院内急诊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管理。

夯实数据基础。推动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医疗健康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

推进模型建设。稳步推进3个行业垂直大模型、4个专科专病模型和3个医疗服务模型建设,推进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升级迭代,优先在高血压、用药、儿童疾病分诊等领域孵化专科服务模型。(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